朱駿觀點:馬英九不能不認清「九二共識」已無可操作性

2020-08-25 06:30

? 人氣

作者認為,Made in Taiwan的品牌在世界上越響亮,台灣在面對大陸時,就越有籌碼,前總統馬英九(見圖)的眼光一直聚焦在經濟領域的ECFA,忽略了政治才是引導經濟的最關鍵力量,視界不足,籌碼有限。(資料照,盧逸峰攝)

作者認為,Made in Taiwan的品牌在世界上越響亮,台灣在面對大陸時,就越有籌碼,前總統馬英九(見圖)的眼光一直聚焦在經濟領域的ECFA,忽略了政治才是引導經濟的最關鍵力量,視界不足,籌碼有限。(資料照,盧逸峰攝)

馬英九在8月22日發表有關兩岸關係演說,一開頭就引用「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ICG)的統計數據,「過去17年來,臺灣海峽8次被ICG列入情勢惡化區,4次在陳水扁總統任內,4次在蔡英文總統任內,我任內完全沒有。」然而,國民黨或馬英九的兩岸路線在2014年開始潰敗,迄今未能再勝,應為不爭的事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陸的民國派人數與聲勢在2012至2014年初達到高峰,原本應是台灣方面或國民黨的重要資產,但在太陽花荒謬劇爆發後,開始退潮。太陽花學運明顯是對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第一波的大反彈,政策失敗不容否認。馬是否應同時反省何以致此的原因,改過矯弊,不是光顧著吹牛,才比較有建設性與積極性?

Made in Taiwan的品牌比ECFA重要

台灣最重要的經濟命脈應在產業的發展,這應反映在Made in Taiwan的品牌與產品質量升級,以提升台灣獨有的經濟競爭力,ECFA可以幫台商賺錢,但未必能幫助台商提升全球競爭力,而且有可能讓大陸掐住台灣經濟命賣的要害,在面對大陸談判時,底氣較虛。Made in Taiwan的品牌在世界上越響亮,台灣在面對大陸時,就越有籌碼,馬英九的眼光一直聚焦在經濟領域的ECFA,忽略了政治才是引導經濟的最關鍵力量,視界不足,籌碼有限。

被馬英九視為自己總統任內最重要施政之一的ECFA,帶給台灣的利益相當有限。(新新聞資料照)
ECFA被馬英九視為自己總統任內最重要施政之一。(新新聞資料照)

只有政策,沒有戰略

馬英九說:「我過去採取的對外政策大戰略是『和陸、友日、親美』三個主軸,同時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與『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現狀,……但因應局勢變化,可微調為「親美、和陸、友日」。」

這是一個沒有針對問題、提出務實解決之道的政策,夠不上戰略的層次,是以「擊鼓傳花」的方式拖延逃避問題,所走的「一中各表」路線,長期以來要求中共正視與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在兩岸框架中宣稱保衛中華民國主權,寄望兩岸互不否認主權,是把兩岸之爭變成主權之爭,既未抓到兩岸問題的本質,又恰恰為蔡英文所界定之「1950年以來之『中華民國台灣』」引路,且鋪下了紅地毯。

「不統、不獨、不武」實質上是「不敢統、不敢獨、不能武」,堪比葉明琛的「不走、不降、不死、不守、不和、不戰」。馬英九在兩岸政策上缺乏真正的戰略,只有口號式的主張,沒有系統周延而能向大陸擴張力道的論述。

兩岸問題的總根子是政治的分歧所引發的統治正當性之爭,經過70多年,已經增添了人民生活方式與國家民族發展模式之爭的內涵。中共是堅決要消滅中華民國與國民黨,甚至竄改中華民國史的,只要其政黨屬性不變,政治體制不改革,台灣永遠會有被武統而一國兩制的危險。這點馬英九應該清楚。

李登輝打出的「兩國論」是一石多鳥的牌。(新新聞資料照)
作者認為,所有台灣方面包括國民黨的兩岸戰略與政策,若不能「以和平方式」合理面對與解決這個問題,都是抓不到本質,不務實際,即便是前總統李登輝(見圖)所提出的「兩國論」都是枉然。(新新聞資料照)

所有台灣方面包括國民黨的兩岸戰略與政策,若不能「以和平方式」合理面對與解決這個問題,都是抓不到本質,不務實際。不管是「兩國論」、「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中華民國台灣」、「親美、和陸、友日」、「聯美抗中」,皆必枉然。

政治對話必須站在「兩岸一中」立場

只要台灣方面站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中性事實上,兩岸基本就會有和平,開啟公開的政治對話,更容易維持和平,大陸無法逃避,或把持議程,藉此可催化情勢的化學變化,讓大陸自己開啟政治體制改革(不是我們改變他們)。民進黨台獨路線甭談了,馬英九的路線也是消極不敢作此主張,不就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嗎?在台灣內部敗績累累,甚至今年已被黨內實質推翻了,還有什麼好吹牛的?

如果要兩岸政治對話,台灣方面必須站在「人民內部矛盾」的場域,募集外部的力量,這些力量必須是人民內部的力量,即大陸廣大人民群眾與海外華人的向心力,若是試圖攀緣美日,馬上就會變成敵我的性質,失去了募集力量的主動權與市場,反而受制於美日,非常被動。

中美新冷戰:川普與習近平(美聯社)
馬英九認為,在當今中美對抗激烈之際,與大陸及美國「『保持距離』才是趨吉避凶之道」。突圍美國總統川普(圖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圖右)(資料照,美聯社)

馬英九認為,在當今中美對抗激烈之際,與大陸及美國「『保持距離』才是趨吉避凶之道」。乍看之下,言之成理,實際上,外來的吉凶不是我們能避絕的,不知距離多少,但我們能「獨立自主」地做我們認為對的事,不依大陸或美國的旨意,而依每件事物之本質決斷。雖然必會受外在環境的影響,但這是台灣最好的一條路,關鍵不在「距離」,而在「路線」的對錯。只要我們能獨立自主,不見得事事都買陸、美兩邊的帳,做對的事,就能讓大陸人民與海外華人同情、理解與讚賞,台灣內部人民必然會日漸支持,大陸和美國反而要正視我們的自主能力。新的口訣應該是「不親美、不媚日、不恐共」。

「九二共識」在台灣內部已無可操作性

馬英九提了個問題:「為什麼蔡總統寧可承受戰爭風險,也不願接受能促進和平、可以避戰的『九二共識』?」馬在1992年當年對新聞界明確表示沒有共識,錄像都在。對於「九二共識」,國、共的表述不一,顯然已經不是共識,如何能藉此團結台灣內部人心,取得支持?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的一席話,重新界定「九二共識」,雖不能如蔡英文那般無理栽贓,把「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畫上等號,但不可否認的,習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陳述他的「九二共識」的,此版「九二共識」明顯有意打破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馬若執意宣傳「九二共識」,豈不是有為共宣傳的巧合,令台灣人民更加疏離,對國民黨更為不利?

中華民國不是抗共神盾

馬英九最後說:「蔡總統不必害怕『一中原則』,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一中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不容否認;對我方而言,『九二共識』既捍衛中華民國,亦排除『一國兩制』。回到『九二共識』的正途,才是解決臺灣當前危機的根本之道。」已如前述,如果「九二共識」在台灣內部已不具備可操作性,中共版本有可能導向「一國兩制」,它如何能「既捍衛中華民國,亦排除『一國兩制』」?

「一中原則」在國際上就是「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原則」,台灣方面當然要謹慎對待,勿上圈套,跟著使用。中華民國固然為我們內部必須堅持的體制,作為與大陸周旋之最重要的支點,但馬英九應該清楚,《中華民國憲法》下的「一中」是包括今天中共統治區的「一個中國」。

在此「一個中國」之中,台灣方面土地不及1%,人口不及2%,大陸方面的實力遠遠超過台灣方面,差距還在擴大之中,如何能以《中華民國憲法》為無堅不擋的神盾?在現實的「一個中國」之中,《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之外究竟能有多少的正當性?若以阿Q精神自欺,堅持活在夢幻之中,外在的世界總有一天把大家打醒,屆時的滋味必然苦澀難嚥,這是馬英九想要的嗎?我們要把《中華民國憲法》擺對位置,知道它的極限,才能發揮它的功效,不能盲目想像。

《中華民國憲法》所延伸的體制是台灣在一個中國之中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支點,但在今天以及可預見之未來的情勢,僅僅有這麼一個支點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今天我們要面對中共的同時,要能與大陸人民及海外華人直接對話,爭取他們的同情、理解與支持,必須在支點之外找到力矩與力臂,找到一根結實的金剛杵,可以藉此支點發力,而絕不是把支點當成萬靈丹或無所不能的精靈。

推動政治對話,兩岸同時政治改革

既然「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不容否認」,既是事實,就是神仙也否定不了,事實是有穿透人心的力量的,自己就要有真信心,不要再動輒要求「中共承認或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應該將中華民國理念化,善用事實向量力,推動兩岸政治對話,兩岸必須同時進行政治體制改革。

溫家寶在下台前的兩年,那是2011年與2012年,馬英九在台執政的年頭,在許多國內外的公開場合,都一再提到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呼籲要儘快開始啟動政治體制改革,以免改革開放的成果得而復失。馬卻沒有抓住機會呼籲中共政治體制改革,啟動政治議題的交鋒,催化對台灣有利的情勢,大概是懼怕大陸生氣,不再讓利,會讓自己臉上無光吧?或更擔心得罪綠營,不易連任?但卻在下台前約6個多月,匆匆推動「馬習會」,當時國民黨敗象已露,「馬習會」討論的事項不可持續,已可預見。由此可斷定,只是為個人作秀,徒增個人日後美好的回憶與陶醉,於兩岸民生大局無益。能不是又一大錯嗎?

馬習會登場,兩岸領導人馬英九、習近平握手後一同向現場媒體揮手致意。(顏麟宇攝)
作者認為,「馬習會」討論的事項不可持續,已可預見。圖為馬習會上前總統馬英九(圖左)、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圖右)握手後一同向現場媒體揮手致意。(資料照,顏麟宇攝)

新戰略必須能跨到對岸與海外

8月22日的討論會上,蘇起說到「中國大陸蓄勢待發,再加上大陸民意現在『厭台』,台已失最後防線」,指到了重點。台灣方面或國民黨的戰略應該是不僅僅對中共說話,還要能夠爭取大多數大陸人民與海外華人的同情、理解、認同與支持。若心存僅僅對中共講話,不敢根據事實基本面,有理、有利、有節地批評中共的作為,必被中共從頭扣布袋,揪著玩兒,在台灣內部必吃大敗仗,這已為歷史所證明。再走錯誤的老路,連台灣內部人民的認同與支持都爭取不到,更甭說大多數大陸人民與海外華人了。

這次演講,馬英九分別提了「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但已不再提「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似乎已認知到自己過去的政策有大失誤。蔡政府全面駁斥馬的說詞,馬則認為「代表我們打到要害了」。打到別人錯誤的要害,不表示自己就是對的,能夠翻盤。馬若在乎自己的歷史定位與政治遺產,恐怕不能訴諸過去,而應求之於未來,但要真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政治遺產,必須先痛定思痛,承認與改正錯誤,才能發展出對未來有建設性的兩岸論述與實踐。

訴說過去之事固然能觸動人心,但木已成舟,拉動力不大了,只有未來未成之事,可以給人無限的憧憬與盼望,拉動人心。我們要根據事實基本面,說好過去與現在之一個中國的故事,這必然有中華民國光照千古的耀眼地位,更要務實地勾勒未來之一個中國的願景,這必少不了中國史上唯一之民主政體中華民國的劃時代元素。

本諸事實基本面,必能匯集兩岸人民與海外華人最大的向心力,這才是台灣方面最大的資產所在。「一個中國,事實表述」,馬英九應能出大力,建立真正的歷史定位與政治遺產。

*作者為獨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