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正觀點:馬英九就是台版張伯倫

2020-08-13 06:30

? 人氣

前總統馬英九演講提醒兩岸若啓戰端,「首戰即終戰」,而且,美國不會來。(顏麟宇攝)

前總統馬英九演講提醒兩岸若啓戰端,「首戰即終戰」,而且,美國不會來。(顏麟宇攝)

日前馬英九語出驚人表示:「首戰即終戰」,並表示美國人不會來,引發台灣社會一陣撻伐。馬英九身為民主台灣的卸任總統,居然對於專制中國的文攻武嚇卑躬屈膝、處處逢迎拍馬。相反地,對於自己生長的香港正遭受無情的打壓充耳不聞,完全顯示了他為何被戲稱為「9.2%總統」,甚至連「卸任總統」都顯得不適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眾所周知,美中兩國雖然有一段看似美麗的「蜜月期」。但物換星移、事過境遷,美中關係已進入對簿公堂、協議離婚的新階段。這不僅僅是因為川普政府特立獨行,而是過去幾十年來美中關係在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等等的格格不入所致。是專制集權與開放社會的選擇之爭,是日常生活方式的價值判斷。無論哪個美國政黨執政,都不會輕易改變這艘已經駛向反對專制中國的航空母艦。

1938年3月11日,納粹德國併吞奧地利,英國首相張伯倫(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以避免世界大戰緣由默不做聲。1938年9月,納粹德國威脅進攻捷克。張伯倫和法國總理達拉第(Édouard Daladier)共同在德國慕尼黑和希特勒簽署著名的《慕尼黑協定》(Munich Agreement),允許納粹德國吞併捷克蘇台德地區,並且將南斯洛伐克割予匈牙利。對於希特勒的要求百依百順,只祈求希特勒不再發動戰爭。張伯倫回國後,沾沾自喜的在飛機場揮舞《慕尼黑協定》,認為自己「帶回了和平」。往後納粹德國對世界造成如何沈重與血腥的代價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台灣由於地緣因素,我們無可避免也無法迴避成為美中競爭的關鍵角色。美國近來連番推出多項惠台法案、加大支持力度,更派遣斷交以來最高層級的內閣官員訪台,在在顯示台灣絕非馬英九之流所稱的「馬前卒」,而是美中天秤的關鍵法碼

站在這個歷史時刻與生活方式的十字路口,台灣沒有模糊妥協的空間。而中國歷史經驗血淚斑斑地清楚告訴台灣人民:「中國不可信」。不論從過去西藏和平協議後的慘烈屠殺,到近來香港一國兩制的蕩然無存,都是馬英九之流不願,也不敢面對的事實。

對於和平的渴望,是全人類的共同期待,從不是馬英九之流的專利,以專制中國佐證,更是可笑。台灣此刻正面臨一個簡單抉擇:選擇保有自由民主以及免於恐懼的生活方式,或是向專制極權低頭,並走回台灣曾辛苦打破的高壓統治。

環諸當今國際局勢,除了國際間對於台灣友善程度達歷史新高以外,台灣人民更需自立自強,堅決揚棄馬英九之流的「偽和平」之說。站穩「不求戰,但也絕不畏戰」的最後底線,方可迎來真正的和平。

向來以「政治潔癖」自居的馬英九,一生心心念念他的歷史定位,更以喪權辱國的「馬習會」沾沾自喜。馬英九或許想成為如邱吉爾般令人愛戴的英雄,但他注定就是受人唾棄的台版張伯倫

*作者為台灣制憲基金會執行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