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邪惡的平庸的啟示

2017-07-01 06:00

? 人氣

跳脫集體制約展現思想的行動力

台灣的轉型正義若要成功,應如德國般堅定追究加害者,深化論述,讓經過批判與淬煉形成的文化,提升民主視野,否則未經審判,不論加害者與被害者,乃至其後代,心靈的深處都存有著黑洞,這黑洞隨時會將周圍邪惡的能量吸附過來,最終成為社會難以計量的隱藏暴力。德國「轉型正義」的處裡除撫慰被害者及其後代外,尚包含處理加害者後代的心理層面,他們做得很徹底,以致能成功的去納粹、去東德,最終形塑普世價值,得到國家的和諧與體制的改革。只有深化人性純善的價值,才不會出現如以色列對待巴勒斯坦般,被害者之後也成為加害者的情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中提到在《極權主義的起源》一書中強調極權主義的一個基礎是個人在群體社會中的「孤單」(loneliness),因而激起對權威的忠誠:「只有當他屬於一個運動,他在政黨中是一個成員,他在世界上才能有一個位置。」漢娜對人性的觀察極其細微,以此或可解釋海德格這樣一位大哲學家所犯下的罪行,原來人們都難逃脫集體制約。

然自由的概念要等於平等的自覺的政治行動,在生活中,我們或許不自覺的都被桎梏住,如傳統禮教、教育知識、新聞媒體、族群價值等,而無能獨立思考。漢納鄂蘭的言行,則鼓舞我們勇於思考,真理無懼,在這個容易受到媒體鼓動、政客操弄的台灣社會,向漢納鄂蘭學習,展現思想的行動力。

*作者為藝術家並從事藝術教育三十餘年。以文字、圖像關懷弱勢族群,創作主題圍繞在女性及生態議題。曾任李登輝基金會副秘書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