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譽觀點:番膏入課綱

2017-06-18 06:50

? 人氣

作者:邱顯洵
作者:邱顯洵

重複過去失敗的經驗,不會成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諸多文獻中記載,食番肉、番下水,還有熬製番膏並出口至中國大陸地區,這些珍貴也重要的記錄,被刻意的遺漏在歷史課本的字裡行間。過去的原運先進,搭著世界人權的風潮,達到許多成就。而現今,普羅大眾的部份,對原住民仍知之甚少,在認知不足的情況下,不可能產生認同。而對原民社會部分,許多議題過於瑣碎且無跨族或跨世代的共識。所以台灣原住民族,在人口僅2%的台灣社會中,向來都只是「社會案件」。中央或地方,面對族人都是採用「福利殖民」,原民事務官員或民代,用福利政策來麻痺族人,消極的爭取選票,而當代原運面對社會大眾時,在缺乏內外部共識的情況下,只有哀兵或灑狗血的方式來搶占版面,卻對實質推動多元永續社會,起不了作用。種族歧視、刻板印象、消費族群、消費部落與跨文化溝通障礙等,在台灣仍時常發生,所以重複過去失敗的經驗,不會成功。因此筆者期許能藉由「番膏入課綱」的方式,從普羅大眾的教育開始,促進台灣社會對族群關係與溝通方式的提升。

20170602-馬耀・比吼、伊斯坦達霍松安那布、巴奈等人1日誓言要在凱道長期抗戰,直到政府將私有地納入傳統領域的劃設辦法,2日抗議區遭警方拆除淨空。 原住民族 凱道 (石秀娟攝)
種族歧視、刻板印象、消費族群、消費部落與跨文化溝通障礙等,在台灣仍時常發生,因此筆者期許能藉由「番膏入課綱」的方式,從普羅大眾的教育開始,促進台灣社會對族群關係與溝通方式的提升。圖為原住民為爭取傳統領域在凱道露宿百日,2日遭員警清場。(資料照,石秀娟攝)

多元的前進價值,從番膏入課綱開始

我們不需要去替時代辯解或做決定,但基於程序正義,並尊重現有機制,站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繼續向前。「番膏」代表了一段挑戰現代價值觀,且被刻意遺漏的台灣歷史,當我們在思考台灣史觀的轉型時,原住民都只成了那字裡行間被省略的部份。在需要強調台灣文化特殊性時,原住民卻被消費、被代表,但大社會的98%人口,對於原住民的理解與台灣的在地年譜,卻了解甚少,也不願意承認或記載下曾大啖原住民血肉的過去。

提高未來課綱對台灣這塊土地原生歷史的比例,讓原住民走入課綱、參與課綱制定,並實質「番膏入課綱」,才能讓這塊土地上的政權,擁有更高的自省與適地性。解構現在的文化霸權,才有重構後,再生的台灣。2016大選前就要求重修課綱,在這樣的願景下,台灣原生的視角,在這轉型時刻,需要更多以台灣土地與原住民為基礎的史觀,八仙洞、大坌坑、長濱、番仔園、營埔、圓山、麒麟與卑南文化等所建立起的在地年譜。除了228,重要的「番膏」極需加入課綱,族群的多元與台灣獨特史觀,是從認識在地、尊重在地開始。原住民不是台灣的配角,不該被埋沒、被消失。我們都知道需要民主的深化,民主的基本精神就是相互尊重,所有的台灣翻正行動,都需要知識的力量做後盾,公開所有的知識,有力量與知識,才能抓穩前進的方向。誠實面對各項歷史,不再逃避與掩蓋,才能開啟持續前進的未來。

*作者為台北市政府市長室聘用主任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國譽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