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比ECFA更重要的事

2020-07-06 06:10

? 人氣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署十週年,後續兩岸經濟政策走向,在台灣內部成為熱議話題。圖為2010年反ECFA遊行。(資料照,美聯社)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署十週年,後續兩岸經濟政策走向,在台灣內部成為熱議話題。圖為2010年反ECFA遊行。(資料照,美聯社)

從去年開始,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是否有「十年到期」終止的爭議,在台灣內部始終是一個熱議的話題。政府的相關部門、在位或卸任的官員,以及研究兩岸經貿的學者,都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相對於此,作為締約另一方,中國大陸官方卻顯得「老神在在」。如大陸國台辦前發言人馬曉光說過,早收清單給台灣中小企業以及農漁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巨大利益,但後續服貿未能生效、貨貿商談中斷,使得ECFA無法惠及更多台灣同胞。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後來也表態,兩岸經濟互利合作基本格局未變,融合發展的勢頭不會減弱。

也就是說,中共並未糾纏在「十年」或「終止」與否,背後所映襯出來的,反而是台灣對於這個議題的擔憂或焦慮。更深層地看,民進黨政府一反過去在野期間視ECFA為「糖衣毒藥」,而向北京喊話希望不要因政治因素「片面毀約」,其實體現了民進黨政府在「親美反中」的主觀願望下,面對中美博弈和區域格局客觀現實變化的進退維谷,找不到台灣的位置和出路。

20200309-前總統馬英九9日出席「109年黨主席補選新任主席就職典禮」。(顏麟宇攝)
ECFA在前總統馬英九任內生效,至今面臨「十年大限」。(資料照,顏麟宇攝)

繞不過的「一中」大山

曾任國發會主委的台大校長管中閔曾指出:「台灣必須在經濟受制於大陸和經濟邊緣化兩者中找尋到一個平衡點。」台灣當前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執政者團隊,究竟能否意識到管中閔所說的「平衡點」現在正在快速失衡,為了抵抗中國大陸,而持續政治操作,卻迴避甚至無視於經濟邊緣化的危機,從而表現在ECFA無止境的口水之爭。

在ECFA簽署生效之前,2010年執政的馬英九同在野的蔡英文有過一場辯論,馬英九主張,台灣要透過中國大陸走向世界,蔡英文則主張台灣要跟著世界走進中國。兩人的針鋒相對,與其說他們在爭執到底該不該簽ECFA,不如說這是一場世界觀和台灣未來何去何從之爭。時間經過了十年,這兩條路線非但未隨著時間更加廓清,反而因為兩岸實力對比快速翻轉,以及台灣內部藍綠格局的變動轉移,更加模糊不清、更加成為台灣民眾心底至深處不安的大哉問。

當前執政黨對於這個難以啟齒的問題,表面上看起來給了很明確的答案——我們要與中國大陸「脫鈎」,選擇與美國走在一起;但事實上,選擇的是一種逃避手法,不願意向民眾說明清楚台灣在現實上的處境,而在民粹情緒上加油添醋,以獲取自身的政治利益。

然而,無論對大陸有何愛恨仇情,但猛灌政治迷幻藥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是一種飲鴆止渴。此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入會議題就是一例,政治人物試圖引導民眾認為台灣當前的國際形勢「一片大好」,但等到世衛大會(WHA)召開時,連宣稱「美台關係史上最佳」的美國都未幫台灣提案。當兩岸之間失去了「一中」政治基礎,國王的新衣很快就會被揭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