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龍象關係,「親中」莫迪擁抱中國熱錢釀危機

2020-07-07 11:10

? 人氣

莫迪(右)對習近平(左)與中國的友善,為自己惹來一身腥。(AP)

莫迪(右)對習近平(左)與中國的友善,為自己惹來一身腥。(AP)

中印衝突是最近大東亞地區最引人注目的事件。過去一周,雙方在口頭上降溫,但均在軍事上做準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印度報導,解放軍在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北部的德普桑突出區(Depsang Bulge Area)部署了大量軍隊和重型武器。根據美國媒體報導,印度也不斷增派部隊和武器前往中印邊境,目前已經在衝突邊界附近的陶貝奧迪地區(Daulat Beg Oldi)部署超過三萬六千名士兵。

印度周邊遭中國盟友圍繞

中國支持的印度對頭巴基斯坦,也響應中國,巴國外長聲稱,在中印衝突中支持中國。印度在六月二十三日宣布驅逐巴國駐新德里一半工作人員,理由是從事間諜活動。

此前印度廢除克什米爾自治地位事件,印巴關係已非常緊張,邊境衝突多人傷亡。現在加上中國因素,雙方再出現衝突的風險很高。中巴聯手,一旦開戰,印度情況不容樂觀。

憤怒的印度民眾拿著習近平照片高聲抗議中國軍隊進犯邊境。(美聯社)
憤怒的印度民眾拿著習近平照片,高聲抗議中國軍隊進犯邊境。(美聯社)

近年來,中國一直積極滲透的尼泊爾,也和印度發生邊境爭議,把幾塊爭議土地寫入憲法。儘管軍力不濟的尼泊爾不可能和印度衝突,但可助攻中國、干擾印度的注意力,也有利中國在國際輿論戰中,把印度塑造成以大欺小的惡霸。

雖然中印巴均有核武器,但它們之間直接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看來不太可能,不過邊境衝突從棍棒等「冷兵器」升溫到「熱兵器」並非不可想像。

可以肯定,這次印度和中國結下難解仇怨,以後中印矛盾會成為亞洲突出的地緣政治矛盾。這也正好給印度一次反思印中關係的契機。

中印邊境對峙在過去六、七年不斷發生。在一系列衝突中,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都表現得相當軟弱。比如這次危機,莫迪面對反對派的質詢時為中國辯護說:「中國軍人沒有越過邊境。」這被中國媒體抓住大做文章,指責印度是無理的一方。

這不是失言,而是莫迪一貫的親中表現。所謂「親中」不是指莫迪甘心聽中國的話,而是他做為一個民族主義者,有反帝國主義情結,又是政治強人,和習近平有點志趣相投。莫迪的經濟政策也過於依賴中國。

撇開邊境衝突,過去十年左右,中印關係處於飛速上升的蜜月期。二○○八年金融危機後,中國傳統的出口地──歐美各國需求低落,印度開始成為中國出口投資熱點。一四年莫迪上台,中印關係進一步密切發展。

中國強力滲透引發印度人恐懼

二○一四年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中國希望加大對印度的出口和投資。急於讓「印度崛起」的莫迪認為,吸引外資以加速經濟增長是當務之急,中國投資做為容易得到的熱錢,受他雙手擁抱。莫迪在幾件事上加深了和中國的關係。

首先是金磚國家(BRICS)。該概念其實是把華爾街投資家追捧下的新興市場來個「拉郎配」。詭異的是,這個純粹的投資概念居然被中、印、俄、巴西和後來增加的南非等國家,煞有其事地拿來使用,組成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八年召開了金磚國家峰會,金磚國家被當成新興國家的「共同願景」。

但無法掩飾各國心懷鬼胎。比如俄羅斯積極加入是為了擺脫西方國家的制裁,中國則是為了滿足領導人習近平一二年掌權後的「偉大復興夢」,盡可能構建各種對抗美國的平台,印度則希望吸納資金發展經濟。

莫迪積極推動提升金磚國家組織的合作性。一四年贊同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把總部設在中國上海。此後,莫迪又推動組建以擺脫美元做為國際交換貨幣的一系列機制,包括希望甩開SWIFT交易系統的CIPS交易系統,其實質是為人民幣國際化抬轎子。一時之間,金磚國家抱團對抗美國為首的G7,成為了中國民族主義媒體的熱話。

在中印雙方的鼓勵下,中國在印度的投資和對印度出口都突飛猛進。這對印度是雙刃劍,而且弊大於利。中印貿易嚴重不平衡,中國對印度的出口額是印度對中國出口額的兩倍。在中國感受不到什麼印度產品(除了廉價印度仿製藥),而印度則處處可見中國產品。這讓印度大量流失外匯,並增加對中國貿易的依賴。

中國對印度的投資以基建和電子網路等新興產業最突出。中國不斷在電力、鋼鐵、能源和基建設施等領域投資,滲透入印度的基礎產業。白色家電、手機、電商、網路產業等更在印度無孔不入。

印度政府「乾兒子」換人叫爹

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占有率已超過七成,單是小米一家,就占了三成左右的市場。各大印度本土網路明星公司都有中國資本參與,印度前三十名「獨角獸」公司,其中十八家都由中國資本控股。中國抖音在印度的受歡迎程度還在YouTube之上。

近年來,中國還對印度的優勢產業展開併購,其中包括印度引以為豪的製藥產業。一九年被稱為印度政府「乾兒子」的印度格蘭德製藥(Gland Pharma),被中國復星公司併購了七成四股份,成為印度產業淪陷危機的代表性企業之一。正因中國投資和中國貨不斷湧入印度,引發印度人對「被中國控制」的危機感,今年印度也出現反中貨高潮。

此次中印邊衝突後,印度以安全理由禁用了包括抖音(TikTok)、微信(WeCha)和阿里巴巴的UC瀏覽器在內的數十款中國app。

中印邊境衝突之後,印度當局封殺抖音等59款中國App。(美聯社)
中印邊境衝突之後,印度當局封殺抖音等59款中國App。(美聯社)

莫迪為搞好和中國的關係,除了在金磚國家組織迎合中國外,還搞了兩個對中國抬轎子的動作。一個是一四年中國發起亞投行時,印度毫不猶豫地響應,成為第一批支持的國家。

另一個是一七年印度加入了中俄主導的上海合作組織。這個組織原先是以反恐為主的安全組織,但中國有意把它打造成中國版華沙公約,與北約對抗。中國還宣傳「上海精神」,一望而知,這是中國擴大國際影響和美國爭霸的工具。

印度加入不免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因印度當時也和美日澳等搞印太戰略。這只能解釋為,莫迪要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不但經濟靠中國,連安全問題也有意向中國討好。

印度當然不可能在安全問題上和中國站在一起,但做為政治姿態,印度加入有兩個意義:第一是向中國表明,莫迪不會一心一意地響應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事實也證明,美日澳印的菱形包圍(quad)中,最不可靠的就是印度這個角;第二則有利增強上海組織的影響力,讓中國更順利地推進以後擴軍。

做為一個大國,印度本可不必像東南亞小國一樣「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可以完全獨立平衡地發展自己的經濟和安全。

然而,在莫迪的親中路線下,印度在經濟上過度依賴中國,釀成了難以擺脫中國的惡果。在安全上,印度也顯得三心兩意。

沒抓住洞朗危機後調整的契機

一七年洞朗危機後,中印關係一度惡化,這本是莫迪調整的契機。但習近平隨後在一八年意外地邀請莫迪在武漢進行非正式會晤,以最高的「私人會晤」規格招待他。這種規格只有美國總統和俄羅斯普丁(Vladimir Putin)享受過,這次會晤完全化解了洞朗危機後的敵意,拉攏了莫迪。

印度回到「經濟靠中國,安全靠自己」的道路上,對印太戰略不冷不熱,讓中國看到可乘之機。這次拉達克地區的衝突危機,或是對莫迪的當頭一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