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美國總統選舉之經驗談

2020-07-05 05:30

? 人氣

美國總統大選將於11月登場,作者以經驗講述美國選舉的秘辛。(資料照,AP)

美國總統大選將於11月登場,作者以經驗講述美國選舉的秘辛。(資料照,AP)

在民主的國家中有各種的選舉,而選舉的制度卻有很大的不同。近日在台灣的各個政論節目及許多名嘴都有自己對美國選總統的看法,其實就是在美華人對美國總統的選舉也有很多有自己的想法及看法,但是絕大多數是不對的,因為這不是容易了解的,這是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希望看完後能對美國的選舉有真正的認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筆者早年負笈美國研讀工程,對於民主國家的選舉可說是略知一二,早期在台灣也參與選舉,還擔任過選務監票人員,總是認為只要得票最多的人就是當選人,並且在台灣選舉的日子也大多是選舉數月前決定哪天是選舉投票日,自己以為這是絕大多數民主國家的模式,到了美國多年後才真正了解到這個國家是怎麼訂出遊戲規則的。

我經歷過的美國總統有卡特、雷根、老布希、克林頓、小布希、奧巴馬及川普。雖然經過這麼多,也參與過投票,但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還是太多,也曾和比我早來十年的移民(亞裔及非亞裔們)請教過,但是他們不清楚,後來發現就是很多美國白人也答不出來這個問題,直到十年前一位公司白人同事才把美國的選舉日的訂定講的清楚。

首先投票日的訂定,早期各種文明都脫離不了農業,美國也不例外,尤其在北半球,自然的春耕夏長秋收冬藏模式和絕大多數北半球國家一樣,所以決定選舉日就在不太忙的晚秋,也就是十一月份。但到底是哪一天呢?西方和東方最大不同點在於,東方節日多使用陰曆,就是陽曆的也是用日子固定。像是五一勞動節,三八婦女節,台灣四月四日兒童節,大陸六月一日兒童節,雖然春節、端午及中秋會有不同的日子,那是因為陰曆和陽曆的轉換關係,但是西方喜歡訂浮動的日子,五月第二星期日母親節,六月第三星期日父親節,另外放假日除了新年、聖誕、獨立日之外,全部浮動,馬丁路德金恩紀念日,總統日,復活節,國殤,勞工節,感恩節通通是浮定的,也都是以某月第幾個星期幾決定。選舉日已訂為十一月,但是哪天呢?訂為十一月而不是一號的第一個星期二。

換言之有可能是二號到八號(因為一號不能是選舉投票日)。那又為什麼非要星期二?早期居民大多是清教徒,星期天去教堂做禮拜,而且十八、十九世紀的交通不便,投票所的地理位置大多只能在人口密集地區,像是大小城市區而不是小鎮或鄉下,往往人民利用星期一乘馬、座車(也是馬車)進城,待上一晚,星期二一早投票返家,而星期三一般是農民市集的日子。這是1845 年所修訂的,更早的投票法是1788 年訂定的。

接下來談一下美國的選舉人制度,雖然在美國投過幾次票,但一定要了解他們的選舉人制度才能真正知道他們的遊戲規則,也就是說如何能在明明名調落後但又可以贏得選舉的訣竅。首先美國共435 位眾議員,眾議員是由各州人口決定,每十年人口普查會決定該州的眾議員數目。筆者早期在麻州,當初我們有十二個眾議員(1976),現在只剩九個。接下來是參議員,每州兩位,大州和小州議員數一樣,共100名。最後在華府特區還有三個名額,所以共計538 選舉人,這也就是誰能贏270 票,誰就可以當選總統的原因。

美國有48州有贏家通吃的法律,所以只要在該州小贏,整個州的選擇人票都是你的。兩州例外,緬因和內布拉斯卡,他們的選舉人由他們的眾議員選區決定,但即使如此,很多時候也是全州投下同一候選人。在美國華人同事總喜歡討論選舉,還有住在麻州的人説我投了共和黨一票,其實那都是假象,因為麻州向來都是民主黨的鐵票倉,雖說你投票給的人當選了,但我可以保證不是你那一票所造成的結果(悲哀吧)!因為你投票的州把所有人投的票只能給一位候選人。

選舉人制度的壞處在於投票的比重不同,舉個例子說明,南、北達柯塔州人口稀少,每州只有一個眾議員(因為是人口數決定),但他們共有四個參議員(因為每州兩位),所以他們可以有六票選舉人票。相對的加州五十三個眾議員,但也只有兩個參議員所以只有五十五選舉人票,如果加州分成了上中下三個小加州,五十三衆議員跑不掉,可以增加四個參議員,那麼就多增了四選舉人票。當然這是個假議題,因為參議院只有一百席位,以後會不會改變就不知道了。

長期以來美國的選舉藍紅壁壘分明,東西兩岸大多為藍色也就是民主黨的選舉人票,中央部分大多為紅色也就是共和黨的選舉人票。傳統以來支持民主黨人的比較多,但選出的總統如小布希及川普都是輸了普選卻贏得大選,原因就在傳統上參議院有較多的共和黨員(選舉人票的分配)。而在美國歷史上共有四個沒有贏得普選而當選的總統,1876年的海斯,1888年的哈理遜,2000 年的小布希及2016年的川普。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沒有贏得普選卻當選總統。(資料照,美聯社)

再來談一下美國的傳統鐵票區,民主黨有西海岸三州,新英格蘭(新罕不什爾除外),紐約到馬里蘭(包括華府特區),共和黨也有整個中央地區,加上南部各州。一般來說選舉結果大部分是所謂的搖擺州決定,這也是為什麼普票贏的候選人不見得能贏選戰。傳統搖擺州有十個,大多為中西部加上佛羅裡達州,可能和他們老年人口居多,人可能特別注意候選人有關,還有就是沒自由吾寧死的新罕不什爾州,以及大西洋沿岸到北卡是搖擺,再往下到南卡就紅了,但有時候也會有更多州由紅翻藍或由藍翻紅的。這樣的選舉的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口稠密的大城市都沒有候選人去造勢,因為大多數大城市都已經決定了他們的投票依規,人口最多的城市大多是民主黨的票,如紐約市、洛杉磯、芝加哥等。但是第四大的休士頓就是共和黨的。更正確的説法是選舉完全是搖擺州來決定白宮未來的主人,這也是我和白人同事一直探討應不應該改變為普選的問題,畢竟這是一個兩百年歷史的選舉制度,而贊成我的想法的白人還不少。

世界上的領導人選舉至少有三種方式產生,第一種是一次選舉得票最多的當選像是台灣,第二種是歐洲部分國家是由絕對的多數當選,這種選法通常要選兩輪,第二輪只有兩個候選人,所以得勝的人一定有超過半數的絕對多數,而美國的選舉也絕對是特殊的,這就是台灣媒體人、名嘴及政治評論員都沒有辦法説清楚講明白的原因了。

*作者為退休人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