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肺炎疫情再燒,公衛觀念倒退嚕?2百年前江戶人就懂「勤洗手、居家隔離」

2020-07-01 12:55

? 人氣

「KORORI」這個詞在日語裡,還借用不同漢字來書寫。在安政5年發行的《安政箇勞痢流行記》(金屯道人(假名垣魯文)編撰)中,「KORORI」用漢字寫成「狐狼狸」,表示猶如被狐狸或狸貓迷惑住了似的突然死去;也有寫成「虎狼痢」的,意指如同猛虎飛奔千里似的瞬間傳染。著名的蘭學(江戶時代經由荷蘭傳入日本的歐洲科技文化的統稱)學者緒方洪庵編寫的霍亂治療手冊中就有《虎狼痢治准》(安政5年發行)一文。後來,霍亂以「虎列剌」這一名稱而為人熟知,大概是因為「虎」字確切形象地表達了霍亂來勢兇猛的緣故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虎狼痢治准》(國會圖書館藏)是緒方洪庵從三本西洋醫學書中將有關治療方法摘譯編輯而成的。(圖/作者提供)
《虎狼痢治准》(國會圖書館藏)是緒方洪庵從三本西洋醫學書中將有關治療方法摘譯編輯而成的。

明治19年(1886年)的彩色浮世繪版畫《虎列剌退治》,唯妙唯肖地表現了日本國民對霍亂的恐懼之心。這幅作品將霍亂描繪成一隻虎頭狼身且具有巨大的貉子睾丸的奇怪動物。這是由「狐狼狸」和「虎狼痢」混雜而成的妖怪「虎狼狸」 (KORORI)。

《虎列剌退治》(東京都公文書館藏)。書中介紹了「虎列剌靈藥」梅醋的功效。(圖/作者提供)
《虎列剌退治》(東京都公文書館藏)。書中介紹了「虎列剌靈藥」梅醋的功效。

霍亂讓衛生觀念在日本植根

在霍亂流行之前,日本國內幾乎沒有任何感染病的醫學對策。當時,人們只靠祈禱佛祖保佑,或是在門上貼個「除疾去病」的符紙,然後閉門不出,或是敲鑼打鼓鳴鐘以圖驅散病魔。 

鑒於緒方洪庵和長崎的荷蘭醫生龐貝的治療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江戶幕府於文久2年命令洋書調所發行《疫毒預防說》(譯注:洋書調所創立於1856年的直屬江戶幕府的西洋研究教育機構)。這是荷蘭醫生布賴恩・科普斯撰寫的《衛生全書》的節譯本,書中鼓勵民眾「保持身體和衣物的清潔」、「室內經常通風」、「適當運動和適度的飲食生活」

收錄在幕臣宮崎成身雜錄《視聽草(續八集之三)》中的《疫毒預防說》(國立公文書館藏),是由杉田玄端、箕作阮甫等人翻譯。(圖/作者提供)
收錄在幕臣宮崎成身雜錄《視聽草(續八集之三)》中的《疫毒預防說》(國立公文書館藏),是由杉田玄端、箕作阮甫等人翻譯。

明治時期也流行過數次霍亂,其中以明治12年(1879年)和明治19年(1886年)最為嚴重,造成了逾10萬人的死亡。

當時,除了《疾毒預防說》中的預防方法之外,由於霍亂多是由水引起感染,夏季尤其危險,所以還推廣了一些更加具體的對策,比如,「不隨便飲用井水」、「通風換氣,讓房間保持乾燥」、「不吃生食和腐敗的食物」等

內務卿大久保利通發佈的《虎列剌病預防心得書》(明治10年)中,記載了石炭酸消毒,清掃廁所和下水溝等預防措施。其中第13條規定,「有『虎列剌』病患的家庭,除了看護的人之外,其他人都要到別處避難,不得隨意往來」。

正如「傳染病是公共衛生之母」所說的那樣,在日本,由於霍亂的流行,促使了衛生觀念的極速提高。

雖然霍亂和現在的肺炎在新冠疾病特徵、醫療體制、社會環境等方面都大不相同,但在預防對策上毫無疑問地還是有許多共通點。

幕府末期及明治前期的日本人在受到各種傳言迷惑的同時,努力實踐清潔、換氣,減少出門,耐心等待傳染病的結束。而對於掌握了疫情訊息,擁有預防用品的現代人來說,需要做到的應該就是正確地「懼怕」病毒,並採取正確的防護措施吧。

《虎列刺病預防心得書》(國會圖書館藏)中第13條的頁面。患者痊癒或去世後,即使家人對屋內進行了消毒,未滿十天的人也不准去學校。(圖/作者提供)
《虎列刺病預防心得書》(國會圖書館藏)中第13條的頁面。患者痊癒或去世後,即使家人對屋內進行了消毒,未滿十天的人也不准去學校。

作者/土師野幸德(作者為nippon.com編輯部編輯,主要負責《旅行與生活》欄目。)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nippon.com

責任編輯/任婉鵑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