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式口罩、免洗餐具、網購包裝......疫情給地球喘息機會?《經濟學人》:新冠肺炎釀「塑膠垃圾」生態浩劫!

2020-06-24 08:20

? 人氣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伴隨的口罩、外帶外送等需求更使塑膠垃圾量激增,恐導致海洋生態浩劫(AP)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伴隨的口罩、外帶外送等需求更使塑膠垃圾量激增,恐導致海洋生態浩劫(AP)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此前原本有論調認為,人類的「禁足生活」對地球生態有正面影響,使空氣變得更加清新,也為許多物種帶來一絲生機;但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出,由於口罩等防護裝備用量大增,加上外帶、外送及網購興起,反而使一次性塑膠製品隨著疫情一起「大流行」,恐釀成海洋環境浩劫。

今年2月,環保組織「海洋亞洲」(OceansAsia)負責人史托克斯來到香港離島「索罟群島」沿岸,例行記錄當地塑膠污染的情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史托克斯(Gary Stokes)早已習慣在那裡見到塑膠飲料瓶、超市購物袋等人類社會製造的廢棄物,但他當天拍下的情景卻令全香港震驚不已—短短一百公尺的海岸線,至少遺留了70個外科口罩。將現場清理乾淨後,史托克斯在4天後回到索罟群島,卻發現無數口罩如春風燒不盡的野草,再次頑強地佔領整條海岸線。

而在地球另一端,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Thames)河泥中「尋寶」的邁克勒姆(Lara Maiklem)說,這條河一直以來映照著悠長時光,她能從撿拾到的垃圾種類辨認出歷史遺跡,從羅馬時代的陶器到維多利亞時期的菸斗,2020年也留下獨特的時代印記—自從新冠疫情爆發,河泥中已經出現許多乳膠手套的蹤影。

地球滿布塑膠廢棄物 口罩只是冰山一角

非政府組織「國際固體廢棄物協會」(ISWA)會長馬沃羅波洛斯(Antonis Mavropoulos)告訴《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雖然無法獲知確切數據,但自從新冠疫情爆發至今,美國一次性塑膠製品的消費量至少暴增了250%至300%之多。

《經濟學人》指出,口罩、護目鏡、塑膠手套等防疫物資需求激增,固然是導致塑膠廢棄物暴增的其中一個因素—美國市調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預測,全球一次性口罩市場將從2019年的8億美元飆升至今年的166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4.9兆元)—但各國政府為防疫祭出的封鎖令,使得電子商務蓬勃發展,更是製造塑膠廢棄物的一大元兇。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伴隨的口罩、外帶外送等需求更使塑膠垃圾量激增,恐導致海洋生態浩劫(AP)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伴隨的口罩、外帶外送等需求更使塑膠垃圾量激增,恐導致海洋生態浩劫(AP)

今年3月,約有25億用戶光顧了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的網站,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5%;而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數據,中國2020年第一季的實體商品,至少有4分之1是透過線上購買的—絕大多數網購商品都被層層塑膠包裹,確保商品在運送過程中不會損壞,但這些塑膠包材幾乎都不可回收。

與此同時,被「禁足在家」的民眾也以史無前例的頻率使用餐飲外送服務—Uber Eats今年第一季的營業額成長了54%,但每一份外送餐點,都代表更多塑膠廢棄物的誕生。環保人士也觀察到一般垃圾中可回收物品變多的現象,擔憂大眾對一次性塑膠製品的需求日益增長,也將減弱他們回收再利用物品的動機。

回收意願降低的隱憂

此外,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研究員謝豐蔚指出,新冠疫情導致全球油價崩跌,也為這波「塑膠廢棄物大流行」推波助瀾,讓以石油為主要原料的塑膠製品變得更便宜,令廠商使用回收材料生產商品的動機下滑。

而在許多國家,回收業者疫情期間的業務量也被迫縮減,大量塑膠廢棄物直接被運往露天垃圾掩埋場,被風雨送入河道中,最終流向海洋;塑膠製品經焚化後,殘餘無數燃燒不完全的塑膠微粒將逸散到大氣中,或隨著地下水流入海洋。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總幹事安德森(Inger Andersen)指出,在疫情下的非常時期,指責防護裝備製造商或消費者使用塑膠材料並不公平,但無論如何,在垃圾處理設施不完善的貧窮國家,以及富國內通常居住在離垃圾場較近區域的貧民,仍將是受塑膠汙染傷害最深的弱勢族群。 

而英國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教授帕森斯(Dan Parsons)則坦言,除了短期內塑膠廢棄物激增的情形,更令人擔憂的是,公眾過去數年來逐漸培養出少用、禁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的觀念,似乎也隨著疫情消弭無形。這場世紀大疫奪走數十萬人性命,傷害無數家庭的生計,人類更將在垃圾掩埋場及海洋中,窺見疫情對地球環境的長期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巧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