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疫情下的遠距教學,反思台灣的多媒體教學設計

2020-06-08 05:30

? 人氣

臺灣在這場「疫戰」中,雖然打了漂亮的一仗,但也不禁令人思考,面對遠距教學,現有的教育體制準備好了嗎?(資料照,AP)

臺灣在這場「疫戰」中,雖然打了漂亮的一仗,但也不禁令人思考,面對遠距教學,現有的教育體制準備好了嗎?(資料照,AP)

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大大影響了全球的生活。不管是在家工作,抑或是在家學習,都改變了先前的運作模式。然而,臺灣在這場「疫戰」中,雖然打了漂亮的一仗,但也不禁令人思考,面對遠距教學,現有的教育體制準備好了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的科技業發達,科技軟實力也頗具競爭力,在這次的防疫工作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當疫情初爆發,全台從小教到高教都在模擬演練遠距教學的運作時,卻是困難重重。一方面是教師需要時間來學習如何使用教學工具,一方面是當教師終於學會使用軟體,卻被發現該軟體存在資安風險,被政府禁止使用。

【Digital Natives V.S Digital Immigrants:數位原住民 V.S 數位移民】

21世紀的課堂,和以前有著很大的轉變。當多數學生都是數位原住民,從小就接觸電子產品,那,多數資深的、身為數位移民的教師,又該如何經營課堂的學習氣氛?如何設計一堂能夠兼顧學習動機與內容知識的高質量課程?如何將多媒體融入教學之中,並產生正面的效果?

所以我認為,在討論遠距教學前,「多媒體教學」的議題更該被關注、更是刻不容緩。即便融入多媒體設備的教學模式,在台灣已經行之有年,然而當我們以學者提出的準則,來回頭評估成效,常常都是不合格或是有待加強的。當然,每個人的學習模式都有所不同,教學方法也沒有絕對的對或錯,但討論的目的是為了更加進步,也能思考更多面向。

教室,教學,教育,滑手機,上課,老師。(示意圖,取自Pexels)
21世紀的課堂,和以前有著很大的轉變。當多數學生都是數位原住民,從小就接觸電子產品,那,多數資深的、身為數位移民的教師,又該如何經營課堂的學習氣氛?(示意圖,取自Pexels)

【Mayer’s 12 Principles of Multimedia Learning:Mayer的12條多媒體教學準則】

美國的教育心理學家Richard E. Mayer,對認知和學習理論的研究有著重要的貢獻,也對多媒體教學設計頗有建樹。他提出了有名的12條準則,為教師們提供了教學設計的參考依據。

綜觀十二條準則,教師在製作多媒體的教學材料時,可以大方向的把握三個重點:去蕪存菁、簡單明瞭、圖文並茂。

圖片只擷取特定的區塊,不多放會干擾到資訊接收的部分;文字只講重點,不直接放一整段文字,必要時可以用顏色反白重點字詞。

使用圖片和數據圖就能完整說明時,則不必再加一段圖解文字。圖片會說話,多放資訊不一定能幫助學生吸收,反而還會造成干擾。

圖不僅能和文字搭配輔助使用,也能結合音訊。此外,不論是放音檔或是教師旁白註解,都要注意避免使用機器人的聲音,或是毫無高低起伏。

孩子、兒童、學童、小孩、學生。(Pixabay)
圖片會說話,多放資訊不一定能幫助學生吸收,反而還會造成干擾。(示意圖,Pixabay)

身為師資培育課程的學生,這些準則在課堂上被重複強調,甚至在報告上、試教中,都是被討論的部分和被評分的依據。那,當我的身分轉換為台下聽課的學生時,台上的教師是否有把握住這些準則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