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專欄:好一棵帶著泥土芬芳的魯冰花

2020-05-20 05:50

? 人氣

「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見圖)於5月16日逝世,一代文學巨擘的殞落令台灣各界十分惋惜。(資料照,陳明仁攝)

「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見圖)於5月16日逝世,一代文學巨擘的殞落令台灣各界十分惋惜。(資料照,陳明仁攝)

那首名為「魯冰花」的台灣歌曲,我在少年時代便耳熟能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

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媽媽的心呀魯冰花。

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

我卻一直不知道「魯冰花」究竟是一種什麽花。在我的故鄉成都平原,大地上並沒有一種花名叫「魯冰花」;更不知道「魯冰花」的典故所在。直到後來讀到鐘肇政的長篇小說《魯冰花》才恍然大悟。

「魯冰花」本是一種於田間、被拿來肥沃泥土的黃色小花。桃園龍潭地區歷史上以種茶著名,從北歐傳入台灣的魯冰花一般為黃色,成為肥沃茶樹的一種植物。「魯冰花」一名來自其學名「羽扇豆」(Lupinus)的音譯,也恰好與客家話「路邊花」一詞相近。

《魯冰花》是鍾肇政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象徵書中早夭的天才小畫家古阿明。《魯冰花》裡隱含鍾肇政對當時台灣教育體制僵化、選舉文化不公以及貧富差距等社會現象的批判,是一篇令人感到傷感深沉的故事。後來,《魯冰花》被翻拍成電影,同名主題曲也膾炙人口,感動了許多人、掉了許多眼淚。

鍾肇政是台灣文壇上少數文學生命跨越了日治時代、國民黨白色恐怖時代和民主化時代的文學前輩,堪稱現當代台灣文學的活化石。鐘肇政於一九二五年生於台灣省桃園市龍潭區的一個富裕家庭,他排行第六,是家裡的獨生子,集萬千寵愛一身,性情謹慎內向,不是賴和、楊逵那種「爲義而鬥爭的勇士」。

鐘肇政在日治時代畢業於淡水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業後,他被日本統治者徵召入伍,為「學徒兵」,在大甲的海邊構築鐵砧山陣地工事,約有半年之久。國民政府敗退台灣之後,推廣國語,鍾肇政就讀台灣大學中文系,後因耳疾休學。此後從事國小教職達四十年之久。台灣的文學家,很多都長期任教於中小學,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餘堅持創作,從鐘肇政到宋澤萊都是如此。

在鍾肇政長達七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寫作字數已逾千萬,包括長、中、短篇小說、翻譯作品、文學評論、散文、詩歌,堪稱文學全才。作家黃秋芳在《鍾肇政的臺灣塑像》一書中評論説:「從來沒有一個人像鍾肇政這樣,用漫長的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用他的文字,用他的語言,用他的社會參與,用他每一天每一天始終不曾更易的生活方式,執拗著為臺灣塑像,跨過歷史亡靈,超越殖民傷痕,走過那永遠不能複製的一輩子。」

即將綻放的魯冰花。(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提供)
魯冰花是一種可作為肥沃泥土的黃色小花。(資料照,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提供)

鐘肇政文學生活館是台灣僅有的一座爲仍然健在的作家設立的對公眾開放的文學紀念館。此處是一群日治時代的建築群,是當時龍潭國小的教師宿舍,鐘肇政一家曾經在此生活了十一年之久。館內透過文物、手稿、相關影音作品,讓民眾了解鍾肇政的生平與文學作品,提高文學素養,並體悟客家人在台灣的生活,以及日治時期與戰後台灣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實況。除了文學館,桃園市政府正在龍潭規劃設置規模更大的「鍾肇政文學園區」,串聯龍潭「武德殿」及日治時代的宿舍群,要把鍾肇政生活與寫作的足跡,完整而生動地加以呈現。鍾肇政一輩子絕大多數的時間都生活在龍潭——龍潭也是一個孕育作家的寶地,當代以來就有出了超過一百名作家——他的生活圈和小說中出現的場景,與龍潭的地景高度融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