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回歸日本48年,依舊無法擺脫「戰後」的沖繩

2020-05-18 06:10

? 人氣

日本政府為推進美軍普天間機場搬遷至沖繩縣名護市邊野古一事,啟動了向沿岸地區海中投入沙土的作業,引來當地民眾抗議。(美聯社)

日本政府為推進美軍普天間機場搬遷至沖繩縣名護市邊野古一事,啟動了向沿岸地區海中投入沙土的作業,引來當地民眾抗議。(美聯社)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5周年,5月15日則是沖繩回歸日本48年的日子。「二戰結束」與「回歸日本」之所以會有27年的差距,就是因為1951年簽訂、1952年生效的《舊金山和約》雖然恢復了日本的完全主權,但日本也同意聯合國託管琉球群島等日本西南島嶼,事實上則由美國取得對此區域的行政、立法、司法權,沖繩於是成為美國的禁臠將近半甲子之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願意放手讓日本恢復主權,卻把散落在日本西南海域的幾百個島嶼抓在手裡,並非琉球有什麼豐饒的物產或資源,而是看準了第一島鏈的戰略價值。在1949至1953年擔任美國國務卿的艾奇遜(Dean Acheson),曾在1950年1月指出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防線應該是阿留申群島、日本、琉球、菲律賓,美國名將麥克阿瑟也認為,珍珠港事變的教訓是美國應該放棄二戰前將夏威夷、關島、菲律賓作為西部海岸防線的做法,進而將防禦線推進到亞洲大陸近海才對。

日本平成30年防衛白皮書對解放軍進出第一島鏈相當關注。(平成30年防衛白書)
日本平成30年防衛白皮書對解放軍進出第一島鏈相當關注。(平成30年防衛白書)

從艾奇遜手裡接下國務卿重任的杜勒斯(John Dulles),則進一步提出了在太平洋圍堵共產主義集團的「三個島鏈」戰略,琉球也是緊貼亞洲大陸最前線(第一島鏈)的當然成員。美國與琉球北邊的日本於1951年簽有《美日安保條約》(1960年被新版《美日安保條約》取代),與琉球南邊的台灣則在1954年簽有《中美共同防禦條約》(1979年雙方斷交,1980年該條約隨之終止,美台關係改以《台灣關係法》取代),但終究不如由自己全權管理的琉球方便。

其實美國對琉球、尤其是沖繩群島的統治早在1945年就已經開始。因為沖繩戰役被稱為太平洋戰爭的最後一戰,美軍在此發動太平洋戰場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作戰行動,美軍投入了54萬大軍、上千艘軍艦、上萬架軍機,花了3個月時間才完全拿下沖繩本島。美軍在這場惡戰中傷亡十萬之眾(陣亡約1萬4千人),防守方的12萬日軍則有9萬多人捐軀。

沖繩戰役中,其中一個等待被美軍送走的沖繩俘虜正在閱讀宣傳單張。(維基百科)
沖繩戰役中,其中一個等待被美軍送走的沖繩俘虜正在閱讀宣傳單張。(維基百科)

更可怕的是,當時沖繩群島的居民大約僅有59萬人,但沖繩戰役卻造成十數萬平民喪生(根據沖繩平和祈念公園的「和平之礎」紀念碑在2019年的更新數字,沖繩縣出身的死者共14萬9529人)。他們或者死於戰火,甚至死於日軍逼迫的「玉碎自殺」(日軍將戰敗堅決不降的自殺稱為「玉碎」,但這應該僅限於軍人的自我要求,沖繩戰役卻出現日軍逼迫平民陪葬的荒謬慘劇),這也造成了沖繩人心中永恆的傷口。

二戰結束7年後,日本恢復成主權獨立的國家,但當初被逼著一起「玉碎」的沖繩,卻又成了日本的獨立籌碼,成了美軍在遠東的最大軍事基地,一切建設均以軍事需要為依歸。日本理論上對沖繩依然擁有主權,但沖繩卻不能適用日本憲法,在日本國會也沒有任何席次,連與日本本土的通行也必須持有「渡航證明書」,日本本土在管制海外旅行的時期,沖繩也在禁止之列,除非在這裡有親人才能成行。

沖繩戰役中,美國碉堡山號航空母艦被神風飛機重創。(維基百科)
沖繩戰役中,美國碉堡山號航空母艦被神風飛機重創。(維基百科)

美軍在沖繩的基地建設以及演習、補給用地的需求,基本上是以高壓方式強制徵收民地,這也是為什麼普天間基地會座落於宜野灣、神山、新城、中原的聚落中心,至今仍對沖繩民眾的居住環境帶來極大的威脅與干擾。在《舊金山和約》簽署後,美軍對於主張「本土復歸」運動與團體予以彈壓。1960年代後半的越戰開打,沖繩成為美軍前線基地,大批湧入的美軍為沖繩帶來了工作機會,日益嚴重的軍紀事件與軍機墜毀等事故,也讓沖繩的反美情緒日益高漲。

1964年上台的日本首相的佐藤榮作極為關注領土問題,他在1969年赴美與尼克森總統會談,美方在越戰陷入泥淖、國內的反戰浪潮又高漲的情況下,同意在1972年5月15日將沖繩的施政權返還日本政府。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吉見俊哉曾經指出,沖繩民眾曾經以為「一旦復歸日本,不僅不會再有美軍基地了,生活也會變得富裕起來,這套『日本即祖國』的幻想,於是跟反越戰、反基地的情緒合流」。

問題是佐藤榮作雖然要回了沖繩的施政權,但美方打的算盤卻是避免日本的反美浪潮影響到美日同盟,因此只要能夠繼續維持沖繩美軍基地,將施政權返還日本亦無不可。1972年5月15日之後,沖繩的通用貨幣從美元改回了日幣,車輛行進方向從靠右變成了靠左,沖繩政府之上不再是「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問題是,美軍基地一個也沒有關閉。

日本沖繩縣24日舉行普天間基地遷徙案的相關公投,結果有高達43萬人反對普天間基地遷移至名護市邊野古地區。(美聯社)
日本沖繩縣24日舉行普天間基地遷徙案的相關公投,結果有高達43萬人反對普天間基地遷移至名護市邊野古地區。(美聯社)

2020年的現在,面積僅佔日本全國0.6%的沖繩「復歸本土」已有48個年頭,但駐日美軍的設施卻有7成仍在這片散落在日台之間的島嶼上。1972年之後,美軍軍機的事故共有811起,美軍與軍眷觸犯刑法6029件(但美軍享有治外法權)、其中惡性犯罪共580起,普天間基地也曾對民間鄰地大量洩漏對人體有害的泡沫滅火劑。說到造成噪音、空污與公安問題普天間基地,早在1996年日美就談好要把基地搬遷到名護市的邊野古,但至今普天間仍未遷走,邊野古的居民也反對美軍在此落腳。

雖然沖繩人奮鬥了半世紀,但在國家利益與地緣政治的現實之下,在這裡生活的百萬人卻仍是日本本土的棄子。由於事過境遷,沖繩戰役與美軍統治時期的遙遠記憶,對年輕世代來說似乎已是書本上的歷史。NHK在2017年4月發表「沖繩回歸45年」民調,1972年回歸前出生的世代,對美軍基地超過半數持「否定」態度,回歸後出生的年輕世代卻有65%「允許」其存在。沖繩大學教授仲村清司指出,所謂「沖繩之心」如今已經出現世代差異,由於戰爭記憶的模糊,反戰、反美的和平訴求已非所有沖繩人的想望,年輕一輩更關心低薪與自身出路的現實問題。

沖繩當地的《琉球新報》發出首里城完全燒毀的號外。(琉球新報)
沖繩當地的《琉球新報》發出首里城完全燒毀的號外。(琉球新報)

1965年,時任首相的佐藤榮作訪問沖繩,當地民眾在那霸舉行盛大示威,想對佐藤遞交決議書的抗議者在大街上靜坐,佐藤無法前往下榻的飯店,只得繞進美軍司令部的迎賓館。佐藤當時曾經發表聲明,表示「只要沖繩復歸祖國的計畫一天沒有落實,就意味著『戰後』一天都不曾在日本結束」。佐藤榮作說這幾句話距今已有55個年頭,美軍在西太平洋仍有中國與北韓等強敵,東京霞關的日本政府也依舊無意為沖繩人出頭,老一輩沖繩人「趕走美軍」的夙願日益渺茫,就連今年6月23日的「沖繩全戰歿者追悼式」也因為新冠病毒大幅縮小舉行規模,新冠病毒疫情、日韓關係低盪、首里城焚毀更讓前年好不容易衝破千萬的入境觀光客大幅減少,沖繩知事玉成丹尼甚至在今年黃金週之前呼籲「觀光客別來」,沖繩年輕人在意的經濟問題也蒙上濃重陰影。

沖繩該怎麼走出「戰後」,怎麼在大國之間的博弈求取安居,怎麼在「後新冠時代」擺脫日本最貧窮縣的難堪宿命,在回歸本土的整整48年後,依舊是這塊土地上的百姓必須繼續面對的難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