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金融界也有紓困之亂!

2020-05-08 07:30

? 人氣

行政院擴大紓困範圍引來「紓困之亂」的批評,而金融界同樣有「紓困之亂」的問題。(新北市政府提供)

行政院擴大紓困範圍引來「紓困之亂」的批評,而金融界同樣有「紓困之亂」的問題。(新北市政府提供)

行政院擴大紓困的「德政」被批為「紓困之亂」,但外界少注意的是,金融界也有紓困之亂,而且此亂更甚彼亂,後遺症恐怕也更嚴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周一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擴大對民眾紓困範圍,增加對有工作無加保者(如舉廣告牌,賣玉蘭花、流動攤商、個人接案等)及部份農漁民等兩個族群紓困,相對於先前政府已提出急難紓困救助實施方案以及漁民方案,現在等於擴大現有急難紓困救助及農漁民紓困補助對象,而且接近「通通有獎」的程度。

行政院一定是評估如此德政,必然萬民擁戴,蘇貞昌親自上場告訴民眾此訊息。不過顯然或是事前作業不足,未讓地方政府、基層等作好準備,那些聽院長的話喜孜孜跑去申請、準備領這1萬元紓困金的民眾,幾乎都碰壁,因為地方承辦人員不知該如何辦理,結果引來撲天罵聲,最後只能道歉了事,這是行政院的紓困之亂。

與此同時,金融界也同樣有一陣紓困之亂,而且這個亂相是政府、金融業者、立委、貸款戶等共同造成。

先是行政院頒下要全部銀行業者對貸款戶加碼降息的「亂命」,原本該是監理銀行的金管會,尷尬的變成要主導銀行的利息升降,引發民營銀行的抗命;接著是對企業的紓困融資,傳出有業者收取過高的「手續費」,讓融資者一狀告上官府與立委,又引來立委一陣亂棒,業者只能快快大降手續費。

更特別的亂像、或甚至可稱為奇景的是,雖然號稱紓困,因此理當是對財務困窘者提供融資,以助其度過難關。但後來出現的實際情況,則是傳出銀行對財務穩健、毫無紓困融資需求的客戶,求爺爺、告奶奶的希望他們多借點「紓困貸款」,甚至行員找來自己的親朋好友申請紓困貸款,以衝高業績,對長官的要求有交代;立委為此在立院痛批政府拿紓困貸款業績當行庫的KPI─當然,所有行庫都否認如此作。

其它還有的亂像包括:信用太差被拒、無法借到紓困貸款者,「咆哮銀行」,說要去政府主管單位告發,銀行借也不是、不借也不是。穩健的企業看到既然有政府補貼利息的好康,不借白不借,乾脆就借新還借,原來紓困用意蕩然無存。而金管會對一切金融界的紓困亂像,只能說:銀行要自己作好內控。

事實上,金融界是最不該出現「紓困亂像」的領域才對,因為這是一個相對專業的領域。銀行對其客戶─不論是企業戶、或是房貸、車貸、信貸等客戶的財務情況,原本就有一定的掌握與了解。那些客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大,那些未受影響,其實,銀行從戶頭中的資金流、現金部位等就可了解。甚至對財務受影響的貸款戶,是否該給予協助、該如何紓困,銀行也較有能力依個案作專業判斷與決策。

不過,行政院強力的政策主導─說好聽是求好心切、要支撐受衝擊的企業與個人,說難聽就是毫無專業、大外行、又極度「粗暴」與官僚,就丟下一個命令,要全體金融界一體遵行,而且拿「別人的錢」幫自己作政治關係的成份相當重。

例如要求所有公民營銀行對房貸、車貸、信貸加碼降息,就是毫無專業的離譜要求。因為疫情對經濟固然衝擊大,某些特定行業確實景況極差,但大部份製造業未受影響(首季製造業指數成長近1成),軍公教百分之百未受影響,行政院要銀行對所有貸款戶加碼降息,意義何在?再如各家銀行紓困貸款的KPI,用總金額來看是非常粗糙甚至錯誤的KPI,等於變相鼓勵銀行把錢出去即可,卻不管是不是用在刀口、借給真正需要紓困者。

行政院的紓困之亂,大概就是被罵臭頭、官員道歉了事;金融界的紓困之亂,可能的後遺症則包括金融體系財務風險提高,影響更大、更嚴重,政府還是對金融專業與銀行自主,多給點尊重吧。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