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超越災難治國─國際工殤日的省思

2020-04-29 05:20

? 人氣

圖為2019年4月28日國際工殤日,工傷協會針對職災保險單獨立法,要求官方務實提列預防、補償、重建之雇主保費,幾年來,未獲正面回應。目前勞動部提出草案,費率根本與現行勞保規定沒兩樣(攝影/張榮隆,取自工傷協會臉書粉絲頁)

圖為2019年4月28日國際工殤日,工傷協會針對職災保險單獨立法,要求官方務實提列預防、補償、重建之雇主保費,幾年來,未獲正面回應。目前勞動部提出草案,費率根本與現行勞保規定沒兩樣(攝影/張榮隆,取自工傷協會臉書粉絲頁)

新冠肺炎跨越國界,在各地蔓延,不僅檢驗台灣歷經SARS後的整體醫療、公衛體系,四個月來,隨著官方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確診個案、疫情調查、防疫配備部署、乃至紓困預算政策,也揭露既有的結構性問題──有些因勞動者抗爭而改善,有的長期遭到忽視,再度造成犧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4月28日是國際工殤日,工傷協會歷經多年推動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在SARS前一年終獲頒佈實施,將這個日子正式寫入台灣制度。在如今疫情看似趨緩,社會期盼喘息的一刻,除了向投入防疫的所有勞動者致謝之外,更必須從災難中嚴肅追悼、並正視每一位犧牲者。

用血淚換來的集體勞安意識

回顧2003年SARS事件,4月22日台北市和平醫院爆發集體感染,隨後遽然封院,護理人員在資訊不明、防護訓練及配備不足下,抗議並衝撞封鎖線,社會輿論譁然。多間醫院、診所陸續傳出護理人員離職潮,遭到譴責「陣前叛逃」,不顧大眾利益。直到醫療院所勞工陸續向媒體爆料,暴露口罩、防護衣等勞動安全設備嚴重短缺,從醫師、護理師,到看護、清潔人員人力緊繃,一旦累垮,病患安全也堪慮,更形成防疫破口。自此,大眾開始警覺,自己與這群勞動者之間的利害連結。若非如此,「抗煞勇士」、「白衣天使」的高帽子,就成為政府、資方迴避勞安責任的藉口,消費者/病患也不自覺成為共謀。

17年來,所幸台灣陸續有醫護人員成立全國層級產業工會,個別醫院也組織起企業工會,勞動者以集體面貌,陸續公開發聲。這一次,大眾運輸業、清潔業,也紛紛有工會提出防疫配備需求,如果人人期待盡可能維持日常生活、產業運作,勢必得支持各產業提列防疫勞安成本,配足裝備。

但,沒有工會組織支持,缺乏集體協商能力的個別勞工呢?2014年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法後,雖然增列第18條勞工退避權,賦予勞工停止作業免於罹災的權力,但當勞工擔心防疫設施不足而有感染之虞,是否能使用退避權?勞動部目前沒有明確宣示立場,甚至訂出疫情期間的退避指標。大多數勞工眼看無薪假、停工人數不斷增加,被迫在失業、染疫中間做選擇,也只能自備口罩上工,能賺一天是一天。

職災保護漏洞,補上了嗎?

從確診人數來看,台灣防疫堪稱國際上的資優生,這是一連串無名勞動者投入建立防疫系統,所換來的成果,四個月來,也發生數起工傷案件。除了外派勞工、台商有多人境外感染,外籍看護、華航貨機機師、長榮空服員、養護機構護理師、社區保全、白牌車司機,乃至近期敦睦艦隊國軍,每個確診案例,都值得我們叩問、檢視勞動現場既有的條件與沉痾:因此,空服員的護目鏡、口罩、防護衣逐一到位,運將們爭取到口罩發配,國軍則直到幾天前終於因31例,被譽為「比酒店的感染風險還高」,而被追究檢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