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燁專欄:美國能把握「疫情機遇」嗎?

2020-04-15 15:10

? 人氣

對美國來說,難以快速糾錯的是種族歧視,或許此次疫情後,對亞裔的歧視和對中國的敵對不但沒有被反思,反而更加深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在國際地位的相對下降帶來了焦慮感,或許將會使美國在針對中國的國家行動中採取更激進的行動策略。而在美國社會內部,對於亞裔的歧視行為可能會擴散到社會中其他各族群,特別是各族群中的中低收入群體。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引爆美國失業潮(AP)
在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下,引爆美國自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以來,最悲慘的一股失業潮。(美聯社)

多年來美國在身分政治方面的矯枉過正,導致白人男性感受到長期受到忽視,雖然因川普的當選有所緩解,但白人的身分認同焦慮感並沒有隨之解除。

隨疫情而來的,還有大規模的失業與已經可預見的經濟衰退,這將使全美再次置於艱難的經濟境地。白人的身分焦慮,或許會因未來的經濟衰退再次啟動。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拜登對決川普(AP)
2020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將由民主黨的拜登(左)對決川普(右),拜登有機會擊敗川普,重塑美國的大國形象嗎?(美聯社)

有學者將此次疫情稱為美國衰落的一個歷史拐點;也有學者認為疫情後,全世界迎接的不是中國的崛起,而是如印度裔作家扎卡里亞(Fareed Zakaria)在二○○八年提出的「其他國家的崛起」(the Rise of the Rest)。

但美國也是一個自我危機感深重的國家,在○八年金融危機、九一一事件、過去歷次戰爭、漫長的冷戰時期,「美國衰落論」都曾出現。

中國沒有媒體擔任監督角色

美國媒體對本國的批評向來不留情面,在英文世界中,也許美國應對疫情的措施是被媒體批評最多的。中國雖然積極與各國分享抗疫經驗,但媒體的監督角色受到極大的限制,未來大概也很難從體制層面反思疫情擴散的原因。因此,美國疫情應對中的弱點也許被美國媒體放大了。

假如今年十一月的大選後,拜登(Joe Biden)成為新的美國總統,未來的美國是否有機會重建與盟國的關係、重塑美國的世界領導力?也許仍然值得期待。

*作者為哈佛大學碩士,曾在馬來西亞從事東南亞政治諮詢、在香港擔任政治記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倩燁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