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疫情的「附帶損失」─台灣高教冰河期更嚴重

2020-04-11 07:20

? 人氣

少子化帶來的高教冰河期連國立大學碩博士都出現招生掛零,圖為台大傅鐘(資料照片)

少子化帶來的高教冰河期連國立大學碩博士都出現招生掛零,圖為台大傅鐘(資料照片)

在這波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生命與經濟災難中,台灣高等教育體系竟是成為「附帶損失」─對岸教育部宣布暫停陸生來台,這讓原本就因少子化處於「冰河期」的高教體系,更是雪上加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岸教育部日前宣布,綜合兩岸疫情防控,將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級院校畢業生來台就讀;而對於已在台灣就讀各級院校的陸生,可依其意願決定是否繼續升讀,估計影響8千多位在台就讀的陸生;我方陸委會則對陸方片面暫停陸生來台就學一事「感到遺憾」,也是罔顧學生權益。

雖然說是「因疫情影響」而「暫停」,聽起來似乎是原因單純且為短期影響,但實質上恐怕未必。這3年多來兩岸關係可謂每況愈下,不僅僅是官方關係從「冷如冰、淡若水」提升為針鋒相對、口不擇言,連民間關係也日益惡化,其中固然有政府帶動的因素,但也有1450的影響,兩岸網友對另外一方,已很久看不到貌似友善的話語了。在此兩岸氛圍下,對岸教育部這個「暫停」陸生來台,就存在著變成長期政策的可能,一方面陸生來台就讀人數在蔡政府第一任的四年,已經逐年下降,二方面陸生在台遭遇的「不友善對待」較過往嚴重。

對台灣的大專院校而言,當然是提心吊膽。台灣因少子化因素,讓20多年前、在「一縣市一大學、高教擴張」等理念下,大舉擴充的高教體系,出現供給過剩、招生日益困難。當年高教體系大幅擴充時,每年新生兒人數是40萬左右,卻沒料到到台灣之後迎來少子化時代,甚至每年新生兒人數快速降低到20萬左右,這代表的是高教供給量很快就會比需求量高出一倍。

自108到111年,大專院校大一新生入學總人數將減少25.7%,降幅最大的一年是109學年度,一舉少了2萬4,000多人;反應在各校科系上就是:教育部去年9月就核定109學年度一般大專校院有105系所停招、裁撤,其中57個停招、48個裁撤,情況算是相當悲慘。

面對此困境,大專院校只能用增加外籍生─主要就是陸生的方式,補充學生數、避免招生不足被教育部砍員額。即使如此,亦難補招生不足的缺口,這幾年己陸續有大專院校「退場」,也時常看到連國立大學、「頂尖大學」都有科系招生不足,甚至碩博士班就直接掛零蛋的窘境。

這次對岸以疫情因素為由,暫緩陸生來台,如果「不小心」就變成長期措施,就會立刻成為「斷崖式」的減少,衝擊較過去逐漸減少、高教體系仍有調適餘裕會不同,加上未來其實已看不到外籍生(陸生為主)回升的可能,有些學校可能連硬挺一下都不願了,直接就「退場」。

台灣高教體系的供需失衡問題,如果供給面不變─即沒有學校退場、招生數不變,那就一定要增加需求,也就是增加學生數。但想增加國內學生數,難如登天;過去20年新生兒數一直在20萬左右打轉,以趨勢而言則是只減不增─去年新生兒數再降到17萬多的歷史第2低,未來可能連20萬的數字都看不到。

另外的方式就是多招攬以陸生為主的外籍生 但現在很明顯這條路已不通,未來人數易減難增,這次對岸暫緩陸生來台只是加重壓力與加速進程罷了,高教的淘汰賽會更慘烈。而在兩岸學生交換、學術交流日益減少,基本的交流、了解都倒退,未來的兩岸關係,是讓人更憂心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