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跨過一步,一個時代結束而新的時代開啓:《盧比孔河》選摘(1)

2020-04-04 05:10

? 人氣

到了一九二○、三○年代,當各地的共和國一一崩潰時,幸災樂禍的人馬上指出它們和古代先驅的相似之處。一九二二年,墨索里尼(Mussolini)蓄意宣傳他凱撒式進軍羅馬的神話。他不是唯一相信新的盧比孔河已被越過之人。希特勒(Hitler)日後承認:「若不是因為有黑衫隊,褐衫隊八成不會出現。向羅馬行軍,是歷史的轉捩點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墨索里尼(圖/維基百科)
墨索里尼以進軍羅馬自豪。(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隨著法西斯主義的出現,西方政治的漫長傳統抵達醜陋的高峰,然後絕跡。墨索里尼是最後一位受古羅馬榜樣啟發的世界領袖。法西斯份子會心儀古羅馬,當然是因為它的殘忍、狂妄自大和力量,但在今天,就連它最高貴的理想──一度讓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大受感動的積極公民生活理想──都已不再時興。它們太過一本正經與嚴以律己。在我們這個咄咄逼人的後現代時代,沒有比古典精神更令人厭煩之物,崇拜羅馬人有夠十九世紀調調。

就像厄普代克(John Updike)所說,我們已經「從所有那些具壓迫性的羅馬價值裡解放出來了。」曾有好幾個世紀,它們構成現代公民權的主要成分,但現在不一樣了。在一個古人聞所未聞的大洲上,很少人會停下來好奇,為什麼第二間元老院(Senate)會蓋在第二座卡比托利歐丘(Capitol Hill)上。帕德嫩神殿(Parthenon)也許仍激盪著我們的想像力,但羅馬廣場(Forum)卻已黯淡無光。

然而,作為西方的民主國家,我們常常以為,我們的根源只能回溯至雅典。但事實並非如此,不論好壞,我們還是羅馬共和國(Roman Republic)的繼承人。若不是有人用過,我本來想以「公民們」(citizens)作為本書的書名,因為他們才是本書的主角,而且共和國崩潰的悲劇也是他們的悲劇。最後羅馬人民也厭倦了古代的價值觀,寧取被勞役與和平的好處,選擇「麵包和馬戲」而非無止盡的內戰。正如羅馬人自己所知曉的,他們的自由包含了自毀的種子──這種反省在尼祿(Nero)或圖密善(Domitian)統治的時期啟發了許多悲觀的教誨。並在後來的許多世紀,也從未失去讓人不安的力量。

羅馬共和國精神 根據世界擺盪再詮釋

當然,主張羅馬人的自由不是一種高調的冒牌貨,並非是主張,羅馬共和國是一個社會民主的樂園?絕非如此!自由和平等之於羅馬人是很不同的事。只有帶著鐐銬的奴隸才擁有真正的平等。對一個公民來說,人生的本質是競爭,財富和選票則是公認的成功標誌。建於其上的共和國,當然是一個超級強權,其幅員和霸權在西方歷史上都史無前例。即使如此,這些考量並沒有減低羅馬共和國對我們時代的相關性。也許正好相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