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加大紓困力道,降低那些A國庫作為與道德風險

2020-03-21 07:43

? 人氣

但問題是:企業與產業在要政府援救前,也該有自救行為,沒有都要靠政府支持才能過關的道理,業者從企業到員工的承受當然是第一關。華航董事長日前發信給員工,強調不裁員共度難關的政策;坦白說,其情感人、對員工的照顧值得肯定,但如果一個企業業績掉5成、甚至8成以上,仍不裁員、不減薪、不設法降低成本,就伸手向政府要錢,豈不怪哉?而在政府如此慨然的表態要動用納稅人的錢支持業者,業者當然就不客氣,能提當然就儘量提出各種紓困請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都是政府的政策─不論是以優惠獎勵之名、或是以紓困救急之名所創造出的尋租、謀利空間,而且這任政府創造的類似空間不斷增加。

例如,以協助產業轉型為名搞的千億元產業創新轉型基金,政府拿著納稅人的錢去投資私人企業;雖然主其事者一定強調專業評估、不受壓力,但不必懷疑,一定會引來各方勢力的壓力,想從基金中挖錢到自己公司,而這個基金的投資已經有出問題的案例了。再如以打國家隊為名,拿公款成立的台杉投資,外界尚不清楚其對國內產業貢獻多大,倒先看到其對綠營人士與綠二代就業的貢獻不少。

當然,還有綠能事業,因為政府可決定收購電價、標租風場或光電場,讓綠能成為幾乎百分之百政府可決定的營利事業,結果外界看到的就是裡面的「綠影閃閃」,不少綠營政客都穿梭其中、甚或直接擔心能源公司董事長;台糖為此必須貢獻出山坡地、林地等供綠營政客種電賺錢。更離譜的是光電廠商─即業者的員工,直接就被負責標地的國營事業請來當「顧問」,這種業主、業者一家親的特殊情境,創造多少道德問題、多少道德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