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專欄:做一顆釘穩的釘子─評許知遠《抗爭者》

2014-11-16 05:31

? 人氣

許知遠筆下的身處兩岸三地的抗爭者們,就是這樣一群寒光閃閃的釘子。在與每一位「抗爭者」的採訪相處過程中,許知遠透過深入觀察,從他們的歷史與歲月裡展現出各自的個性和熱情。這些抗爭者以行動、言論和思想改寫了時代、社會、國家、政治,甚至自己。換言之,既然釘子釘在墻上,釘子就不再是此前的自己。釘在墻上的這種選擇,賦予此前處在盒子中的釘子嶄新的生命價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細讀《抗爭者》一書,你會發現,釘子與釘子之間,其實也大不相同。有的釘子,一直就那麽鍥而不捨地釘穩在墻上,讓墻壁痛徹肺腑;有的釘子,在墻上待久了,自覺不自覺地,居然「與墻共舞」地成了墻的一部分;還有的釘子,一開始釘的時候沒有釘穩,不久就鬆動了,掉在了地上。如果要讓我來寫釘子們的故事,我一定只選擇第一類釘子,寫那些用我個人的道德標凖來衡量,配得上「真正的英雄」稱號的人物,如劉曉波、丁子霖鮑彤,而不會耗時費力地去寫第二類、第三類釘子。跟我不一樣,許知遠對異質的世界更有好奇心,除了第一類釘子之外,他還留了很多篇幅給第二類、第三類釘子。比如,他津津有味地寫施明德、許信良;而我只願意寫林義雄、高俊明和彭明敏。

他們不是我們的鏡子他們就是他們自己

《抗爭者》一書的迷人之處在於,書中的人物涵蓋了台灣、香港和中國三地,很少有中國青年知識分子像他那樣密集地穿梭於三地,作出那麼多獨具隻眼的比較與分析。崩潰的中華帝國造就了百年來這三地的現代命運,當習近平的「中華帝國夢」冉冉上升之際,北京政權在中國的統治模式急遽地走向法西斯化,而且也在迅速、有力地改變香港與臺北的政治生態。所以,這三個當代地方敘事的最核心特徵都是「抗爭」。許知遠像是穿越不同的時空,進入這些抗爭者的內心,試圖探索出具有普遍意義的華人的抗爭精神。書中的人物與故事,既平行前進,又彼此交叉。他們所處的時代與情境不同,但他們在許多時刻裡,幾乎是精神上的同代人。

然而,我也發現,即便在講述香港和台灣的故事時,許知遠仍然不由自主地預設了一個強烈的「中國視角」:他們只是我們的鏡子。在寫台灣的抗爭者時,他將施明德和許信良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還好,不是更加不堪的陳映真、王曉波和李敖——是不是因為他們歸屬於從綠營中背叛出來的統派?儘管緊接著寫到的江春男、羅文嘉、馬永成、吳叡人、周奕成等人,無一例外都是獨派人物,但許知遠無意探究他們台獨思想的來龍去脈,台獨在他的筆下始終是一個略帶貶義的價值。對於半個多世紀以來台灣遭受國民黨「再殖民」式的暴力和意識形態的荼毒,以及如今台灣遭遇吳介民所說的「兩岸跨海政商聯盟」的宰製,書中也缺乏細緻入微的梳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