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審判金正恩?假的!

2014-10-12 09:24

? 人氣

十月七日,朝鮮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首次人權說明會,強調朝鮮在人權問題上願意與國際社會保持對話與合作。(騰訊大家網)

十月七日,朝鮮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首次人權說明會,強調朝鮮在人權問題上願意與國際社會保持對話與合作。(騰訊大家網)

毫無疑問,朝鮮已經成為當下最受關注的對象,將埃博拉、普京和伊斯蘭國的風頭壓過去了。持續失聯之後,韓國媒體又爆料說,聯合國將金正恩以反人類罪移交國際法庭審判。乍一看,令人心驚肉跳,難道朝鮮出了什麼大問題嗎?細一看,這條消息可以說是假新聞,姑且不論信源如何,單單這句話就偏離了常識的軌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聯合國是誰?金正恩身居何處,如何移交?哪個國際法庭?不過,將聯合國、國際法庭、反人類罪等幾個詞彙放到一起,似乎國際治理方式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國際法治成了一種現實。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依然很乾癟。現在連金正恩到底在哪裡都不知道,所謂「移交」、「審判」又從何說起呢?

不能不說,朝鮮是個容易滋生謠言的國家。這個極度封閉的國家,外界對它的瞭解基本要靠想像,持續活躍的金正恩久不露面以及朝鮮在最近一段時間的外交突襲,兩相對照,更容易讓外人浮想聯翩,以至於出現了聯合國要把金正恩送到國際法庭審判的假新聞。

有沒有受到審判的前國家領導人?確實有。比較著名的是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1993年聯合國案例會通過了第808號決議,要設立一個國際法庭來審判那些違反國際人道主義的犯罪分子,南聯盟領導人米洛舍維奇就是在這個法庭受審的。前南國際法庭是聯合國安理會的附屬機構之一,開創了以國際法庭審判內戰犯罪分子的先例。而韓聯社所指的國際法庭是指國際刑事法庭,這一機構是在2002年成立的,它是國際人權議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國際司法機構。

國際刑事法庭主要審理種族滅絕罪、反人類罪、戰爭罪和侵略罪,這一法庭是依據《羅馬國際刑事法庭規約》而設立的,但朝鮮並不是這一規約的簽署國。按照國際刑事法庭的程式,成員國或者聯合國安理會移交或者是檢察官的調查與提交,才會把某些人送到法庭上。目前審判金正恩的條件根本不具備,聯合國安理會沒有通過決議,而國際刑事法庭的檢察官也沒有控告金正恩。

在韓聯社的報導中,國際刑事法庭也算是意外中槍吧。作為國際司法的象徵,國際刑事法庭也不是擺設,它也審判過幾宗案件,並且對蘇丹總統巴希爾發出過逮捕令,但蘇丹以不是簽約國為名拒絕接受審判。也就是說,即便金正恩果真被國際刑事法庭發出逮捕令,也沒有機構來執行。畢竟連美國、俄羅斯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沒有加入這個法庭,它的執行力可想而知。

撇開韓聯社的不實報導,其實問題的焦點是朝鮮的人權外交正在破冰,而這可能是國際刑事法庭意外進入輿論漩渦的一個因素。10月7日,朝鮮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意外地舉行了「朝鮮人權說明會」,承認朝鮮有勞改營,也承認朝鮮人權存在一些小問題。朝鮮將不斷發展經濟為人民的權利提供更多的保障。朝鮮一改往日的強硬否認,讓一些人權組織都感到朝鮮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自1948年聯合國發佈《人權宣言》以來,人權就成為國際關係的一項重要議題,美國總統卡特任內更是將人權外交推向了高點,1975年通過的《赫爾辛基最終法案》使人權問題成為美蘇博弈的新領域,此後設立的人權觀察組織大大改變了中東歐的歷史進程。人權大體可以分為政治與安全的權利、經濟社會文化的權利,前者算是一種消極自由,也是人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朝鮮代表團所承認的人權問題主要是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朝鮮人權出現問題主要原因是「制裁」導致的。自2013年2月第三次核試之後,朝鮮面臨著空前的國際制裁力度。朝鮮意外在人權問題上鬆口,也是變相地希望在制裁問題上有突破。

此外,朝鮮人權問題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朝鮮人權狀況國際調查團的報告顯示,朝鮮存在著嚴重的人權問題。朝鮮主動召開人權說明會,既是一種示弱之舉,也是以攻為守的策略。應該承認,歐美對人權問題的關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小布希總統在回憶錄中寫道,美國關注的是朝鮮的饑荒和人權問題,但是與中國一樣,朝鮮擁核與中美兩國利益都不符。除了核問題之外,人權是朝鮮與歐美周旋的一個領域。此前負責外交的朝鮮勞動党政治局委員姜錫柱訪問歐洲,也表達了願意與歐洲就人權問題進行對話的意願。應該說,朝鮮在聯合國的「意外之舉」算是此前外交活動的延伸。

朝鮮在人權外交上的姿態集中體現了近期朝鮮的「迂迴戰略」,朝鮮需要直面的問題是什麼呢?核問題。朝鮮需要直面的國家是誰?中國和美國。為什麼朝鮮不在最需要破局的物件和領域中發力,而是將經歷放在了歐洲、中東、北非等地區,還在人權問題上意外緩和姿態呢?從策略來講,朝鮮不能不說玩了一盤很大的棋。當人們在關注「金正恩去哪兒」的時候,已經將注意力轉移了,朝鮮的穩定與否成為各大國關注的對象。在朝鮮未來走向方面,各大國是有不同看法的,這也為朝鮮打破制裁統一陣線提供了可能。

對朝鮮制裁最堅決的當然是美國,而金正日當政期間,朝鮮多次欺騙了美國,小布希任內以六方會談的方式達成了對朝外交政策的國際陣營。朝鮮當然想與其他國家建立雙邊的會談機制,這樣的話,就可以利用資訊不對稱,遊移於各個大國之間。雙邊的談判必然帶來集體行動的悲劇,大國之間無法形成統一的對朝政策共識。六方會談雖然沒有制止朝鮮發展核武器,但是至少為諸大國的溝通提供了管道。在朝鮮退出六方會談之後,各大國反倒在遏制朝鮮擁核方面建立起來更「強硬」的共識,第三次核試爆之後,各大國嚴格執行了制裁措施,讓朝鮮感到了痛處。尤其是中國不僅調整了對朝政策的序列,將無核化置於首要地位,而且履行了聯合國的制裁決議。對於美國來說,自小布希政府開始,美國就拒絕雙邊解決朝核問題,因為美國被朝鮮玩弄怕了。美國已經給出了談判的門檻,就是棄核。所以,朝鮮要短期內打開中美的大門,殊為不易。從這個角度來看,朝鮮高官突然訪問韓國就可以理解了,繞開中美的外交活動,其實目標還是在中美。

朝鮮的外交目標當然是在擁核的前提下與各大國重建關係,但這個目標至少在中美兩大國那裡是行不通的。核問題事實上已經成為僵局。朝鮮事實擁核,並將核武寫入憲法,其實是縮小了外交的迴旋空間。此前朝鮮可以憑藉不發展核武器來換取援助,就像此前金正日所進行的交易,朝鮮放棄發展核武,換來各國的援助。現在朝鮮很難拿核武來交易了,要麼棄核,如此一來,以後的朝核問題就不存在了,不放棄核武,就只能繼續經受嚴厲制裁。既然核武問題上無法轉圜,那就換個領域,人權成為替代性的話題。既然歐美都關注人權問題,那就投其所好,事實上,朝鮮的策略也收到了效果,一些人權組織的「驚詫」,意味著它們願意在這個問題上與朝鮮對話與溝通。能夠坐下來談,就意味著朝鮮就可以以此為籌碼。

對於朝鮮的外交攻勢,中美或都比較被動,但是朝鮮的迂回之策基本算是「佯攻」,要改善朝鮮的人權,的確需要朝鮮真正改革開放。就像核武一樣,朝鮮有勇氣讓國際人權組織無障礙地前往朝鮮進行調查嗎?若中美等大國保持定力,朝鮮最終還是要回到核問題上來。國家之間信任如同國際法治一樣稀薄,這也是朝鮮以小博大的舞臺,同時也是「審判金正恩」之不可能的原因。

*作者為專欄作家(原文刊載於騰訊大家網,責編:代金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