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大學退場 吳思華騎驢唱本在哪?

2014-09-30 12:54

? 人氣

教育部長吳思華(左)提出最快後年起,大學五年內減少到百所之內的政策方向。(資料照/余志偉攝)

教育部長吳思華(左)提出最快後年起,大學五年內減少到百所之內的政策方向。(資料照/余志偉攝)

新科教育部長吳思華,立法院備詢上陣就拋出震撼彈,為解決少子化對大學的衝擊,要在五年內將現行一百六十二所大學,減少到百所之內。教長一開口就是六十多所大學準備打包,讓陪同備詢的教育部官員都傻眼,以為自己聽錯了。大學校長們含蓄點,他們的反應是:有必要,不可能。質言之,教長說教長的,大學如何退場還是得騎驢看唱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學五年退場到百所之內」一句話的意義是:三分之一大學要關門打烊,這個數字並非吳思華以百為整隨口說說,因為民國一百零五年,大學新生來源預估將減少三萬人,而未來八到十年內,將減少三分之一新生。但是,五年內退場也意味著一萬五千多名博士教師要面臨失業,更甭提準備和正在攻讀博士的研究生,可能此刻就得開始學習炸雞排等第二專長。

吳思華管理出身,深知數字管理的重要與有效,但是,任何牽動到「人」的政策,都很難以冷冰冰的數字冷酷管理。

早在一九九0年國際商業專科學校因為校務弊端被勒令退場開始,大學退場機制就一直是大學教育的重要議題之一,當時,還沒人意識到「少子化」的衝擊,相對的,當時考慮的是以減輕學生升學壓力的教改,而「廣設大學」就成為減輕學生壓力的政策作法,職校升格為專科,專科升格為學院、學院升格為大學…,一路升下來,大學錄取率一路攀升甚至曾經在二00九年創下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高點,幾乎是有考就能上,大學生素質降低,但「升學壓力」四個字始終沒變。

幾乎也就在這幾年,廣設大學的弊端湧現,而從一九八0年年代開始的出生人口每年四十萬,並以每年下滑一到二萬人的趨勢逐漸明顯,到了二00九年出生人口更一減就是一半,只有十九萬多人。「退場機制」成為不得不面對的大問題。但直到去年,教育部才研議「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八所院校列入輔導,今年才有永達和高鳳兩所學院退場停辦。

這些事實只說明大學退場勢在必做,卻絕對不是教長宣示五年減百所這麼簡單的事。吳思華說,希望教育部年底前提出大學轉型改革方案,在這兩個半月不到的時間中,還卡著一個九合一選舉,教長有「希望」,教育部官員做不做得到?年底驗証;吳思華說,最快後年開始輔導退場,後年初就是總統大選,用白話文講就是他提出一個自己不可能推行的政策,而教育部目前只有輔導私校改善及停辦的「實施原則」,連算不算是「行政命令」都有問題,換言之,既無公立學校整併的方案和辦法,亦無合乎公私立院校的退場法源,要在一年半不到的時間中,訂出法源並讓「準備換屆」的立法院通過,可能嗎?遑論不乏立委為私校圍事。

這些可能或不可能的問題,不是為打擊吳思華士氣,而是要認清楚理想面與現實面,更重要的,得徹底解決技術面干擾。教育非關藍綠,大學退場非關政黨立場,任誰執政都不能迴避,他得在最短時間提出方案和法案,在有限任期中說服朝野立委,莫因政黨有異而阻絕大學重生的可能,那他還有機會雖不長,但做得出大事的教育部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