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柯、連的畫大餅比賽─公宅是良藥還是民粹?

2014-08-29 12:34

? 人氣

柯文哲與連勝文在「最昂貴」的住宅政策上拚揚,但他們提出的政策卻未必可完成。(風傳媒影像合成)

柯文哲與連勝文在「最昂貴」的住宅政策上拚揚,但他們提出的政策卻未必可完成。(風傳媒影像合成)

柯文哲與連勝文爭逐台北市長中,公營住宅政策已成為雙方最「昂貴」的拼場標的。現在,要問的是:他們說的,作得到嗎?再進一步問:這些政策真是好的政策,還是只是回應民粹的政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柯文哲說要在台北市找100公頃的國有土地無償撥用,向銀行貸款1000億元蓋5萬戶公營住宅;連勝文說要建2萬戶只租不售的青年住宅,同時遷移第一殯儀館,改為住用混合型式

先說執行面,從過去官僚單位的執行能力看,不論是5萬戶或2萬戶,新市長要在4年任期內完成,幾乎肯定只是畫大餅而已。市府找好土地,不同單位(甚至是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溝通、撥用程序、清理地上物、規劃設計、招標發包……,再到施工完成交屋,每個程序都是要半年、1年以上。

過去,台北市政府說要蓋數萬戶青年住宅,現在完成的戶數是零;要蓋萬戶公營住宅,現在連一半都未完成。柯、連想在4年搞出5或2萬戶住宅,明顯是「阿婆生子,很拚哦!」

柯想要用的土地大部份是中央所有的國有地,財政部會二話不說,爽快的如其所願全部撥用嗎?絕無可能。即使不談中央與地方不同黨派執政的問題,就算是同黨執政,中央也有其利益與立場,怎麼可能全部無償撥用給市府,結果政績、名聲全作在你身上?這顯然不合政客算計本質。

連要遷移第一殯儀館,即使社會對此遷移案有極大的共識,但問題是單是要找替代地點另建一個殯儀館,大概就要卡死整個進度。被選中的地方民眾反對、抗爭的機率遠遠大過歡迎吧?即使好不容易排除阻力,接著是要先規劃、設計、發包、蓋新的殯儀館,完工後將殯儀館遷到新址後,才能拆除原本的一殯,開始興建新的住用混用建物。這一來一往到底要耗費多少年?4年能完成嗎?難。

而且,換個角度,回頭審視整個政策,我們可以發現, 這幾年在高房價的影響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開始重啟國宅政策。台灣的國宅政策執行數十年,最後以失敗作收,因為由政府找地蓋屋,再以比市價便宜的價格賣給民眾的作法,其中隱藏太多問題與弊病,抽中國宅者轉賣獲利良多,政府則陷入找地、蓋屋的循環,終而無以為繼。

這次從中央到地方的新住宅政策,雖然部份是有增加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但大部份仍是以出售為主,未來很可能再重蹈國宅的失敗。此外,那些號稱要蓋出帝寶或小帝寶級公營住宅的規劃者,是否該考慮都市的需求與土地效益,菁華區土地是否更該優先考慮作為台北市缺乏的都市機能、公共設施?例如,同樣是遷移一殯,連要蓋住用混合住宅,柯說蓋「榮星大花園」,後者是否對台北市的都市品質與長期發展更有意義?此外,蓋出小帝寶級的公營住宅,後續的紛擾市府可解決嗎?

所有大都會都有從核心圈擴散出去一層層不同的使用與效益區域,政府作好交通設施,讓整個都會聯結更方便、通勤成本更低,是否一個更好的答案?是所有人都一定要往台北市中心擠嗎?政府有義務要讓青年住得起市中心最昂貴的地段嗎?因為,不論投入多少資源、蓋多少青年住宅,能擠進來者畢竟是少數,這是否造成另一種不公平?紐約市政府有要讓青年都可以住進曼哈頓嗎?

相較鄰國,台灣的公營住宅、社會住宅比例確定偏低,政府加緊腳步多蓋公營住宅,有其必要。但該作的是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地點選擇則仍該考量都市機能需求與土地利用效益,提出的計劃也要有執行可能,而不是喊爽而已。當然,更重要的是:提出整體政策,解決台北市高房價問題,或許,這更是治本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