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不在了》(4):我們的時代

2014-08-09 05:53

? 人氣

我們的時代竟以憤怒為名。(時報出版提供,風傳媒合成)

我們的時代竟以憤怒為名。(時報出版提供,風傳媒合成)

我們的時代,以憤怒為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以失業率計算,我們已經比2008年好太多,僅3.91%;更甭提上個世紀經濟大蕭條或者我的父母輩經歷的戰爭時代。著名的經濟學家約翰・加爾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th)回憶上世紀大蕭條,他在美國洛杉磯度過一個難忘的聖誕節,街道滿是伸手乞討的人…眼光絕望且恐懼。而今日即使發生政變革命的烏克蘭、泰國,或者讓甘地家族統治徹底崩潰的印度,經濟均未出現負成長,印度甚至仍保持5%的經濟成長率。

但世界各地仍充滿了憤怒。眾多原本善良的靈魂,感覺自己正被逐寸逐寸輾碎。所謂「歲月」,其實是一台不肯停止輪轉的輾紙機,把人生切地愈來愈碎。我聽見曾經平靜的心靈,在狂風中渴求依歸,在喘息中發洩無奈。是的,我們還活著,好似活在一個小幸福的世界;可是我們被巨大的不安包圍著,心中曾有的溫暖、勇氣、信賴,漸漸被冰封。即使在高溫的春天。

我們的時代,正和「安定」道別。少數維吾爾激進分子尋找數百年前歷史的仇恨,四處瘋狂屠殺;敘利亞的人民即使歷經三年內戰僥倖活下來,也只能在墳墓堆裡找樹葉吃,餓著肚子勉強活下來。你那裡需要再翻閱「大江大海」,那些因戰亂、屠殺、革命形成所有的悲劇故事,都在當代上演。

只是這回人們何以如此憤怒,許多人不解。尤其台灣統治者,他們面臨民眾對體制的不信任、矛盾的尖銳化、社會的不安情緒,簡直到了洪荒處境,束手無策的狀態。

我的答案之一:我們的年代,是一個已經進行全球化約半世紀的年代;但除了少數人在過去半世紀曾對「全球化」中的「貧富結構」及「年輕人疏離」提出警語外,我們對全球化的價值,其實一直是以擁抱韓流歌唱團體Rain一般的相同趣味,毫無思考全盤接納。非常少政治經濟學家或者歷史學者告訴眾人真相,「全球化的特徵之一即:除了少數特殊能力或行業者獲利及薪資愈來愈高外,低薪本是全球化的常態;而且未來必然愈演愈烈。」

台灣相當流行的一句話:我們的平均薪資,已退回十五年前!「搞什麼」!「太悲哀」。近日美國福特汽車的工會幹部含淚控訴他的薪資,若依物價指數換算,已退回35年前!他們誓死反對美國與日本再簽訂TPP,降低日本汽車關稅,他們明白的指控白宮被收買,並要求:我們有活下去的權利。

半世紀的全球化使資本主義多數時刻所向披靡,但那是對跨國公司而言。1970年代美國工廠大量外移至亞洲,包括台灣;而我們正是嚐食那一波「美國工廠大外移」的受益者。我們因此毫不自覺,有一天,工廠也會從我們這裡移走。如果有人指控今天是「中國人」「偷走」了台灣人的工作;比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1970年日本、台灣、韓國、香港人…集體相繼從美國藍領工人或者黑人手中「偷走」了他們的工作;我們以低薪、勤勞加上靈活的存貨管理(日本人的發明),奪得了全球化的第一棒;然後90年代中國大陸驚人的勞動力出現,曾經我們一度「偷來」的工作,交棒了。如今是蠢蠢欲動的東南亞越南等國更廉價的勞動力,甚至尚未完全釋出的非洲工人,將一步步「搶走」中國人的工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