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不在了》(1):當時,我們還太年輕

2014-08-06 05:45

? 人氣

「我們都還太年輕,不知道未來早被標定價格。」這是陳文茜獻納年輕人的書。(時報出版提供)

「我們都還太年輕,不知道未來早被標定價格。」這是陳文茜獻納年輕人的書。(時報出版提供)

她當時還太年輕,不知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是一個太年輕的經濟體,融入全球生產線大約始於一九七〇年代,四十多年前。許多人聽了祖父輩如何脫貧致富的故事,聽地厭煩了。那是台灣踏入全球生產線的第一步;我們幸運的當起日本衛星工廠,接著自己直接向美國接單;接著美國發生儲貸危機及嚴重的貿易逆差。一九八五年美國先向日本施壓簽訂廣場協議,日圓大幅升值;一九八七年美國祭出「三〇一」報復法案,要求台灣進口美國玉米、火雞、橙橘等農產品,台幣也被迫自一美元兌四十台幣升值近一美元二十五元台幣。當時我們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歷史變化代表的意義;風起雲湧的農運興起,抗爭美國農產品進口;二千點上下的台股指數日後步步登上萬點;房價開始飆升約二十倍;流行音樂迎來黃金時期,「向前行」標誌了台灣人的自信;「台灣錢淹腳目」,暴發戶炫富一時蔚爲風潮⋯…同一時間,以廉價勞動力爲枝幹的傳統製造業,一一出走,離開台灣。

當時的我們還太年輕,並未清楚認識每一個「禮物」皆標示了暗中隱藏的價格。九0年代年輕的島嶼充滿活力,為了掙脫蒼涼悲愴的歷史記憶,我們開始爲歷史討公道,爲曾經的隱忍提控訴。⋯⋯不知不覺,年輕的我們已習慣在「幸福」的滋味裡必須添摻一點心酸,那成了我們從此習慣的「台灣味道」。

當時的我們還太年輕,並不瞭解改變中的中國,改變中的我們,改變中的柏林圍牆,改變中的全球新生產方式,改變中的全球新興勞動市場。

迎接廿一世紀,突然十年間,全球化快速崛起,網際網路以新生產方式成功整合跨國生產鏈,然後金融海嘯來襲!一陣風過去,年輕的我們瞬間衰老,像一個受到過度驚嚇一夜白髮的老婦;在皮膚與皮膚的皺摺之間,來不及翻開,不忍心翻看…,只能對著鏡子裡的自己,哭泣、哀怨、嘆息,或者憤怒。

瞬間每個人都想給予「衰老」的我們,一個簡單的答案。「中國」是最常跳出來的關鍵字,「貧富差距」是另一個蔓延的情緒,其他諸如「全球化」「下一代的競爭力」「教改」「政府能力喪失」「房價」等等⋯⋯。

今天的我們已不再年輕。我們錯過了以往,至少如今應體會某些道理:例如這個世界只有一刀切的豬肉,從來沒有一刀切的議題。不要用一個口號,一種仇恨情緒,回答複雜的世間難題。

例如一九九〇,我們太年輕,我們並未認真地從全球佈局及歷史結構看自己,看中國,看世界。我們忙著算老帳,從未意識幸福的時代會結束,從未意識地球每天在自轉,世界日日在移動。我們如此沉浸於「幸福」,太甜了,於是人人皆需找點悲情的滋味。一場又一場的群眾演說,Keyboard鍵盤音符催醒沉睡於靈魂中曾經悲苦的記憶。無形之間,年輕的我們開始拒絕「飛行」,某種情緒壓著我們的翅膀;愈「富有」,愈「沉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