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蔡英文把兩岸的鑰匙丟了?

2017-03-16 06:30

? 人氣

蔡英文總統弄丟了兩岸交流的鑰匙?(資料照/蘇仲泓攝)

蔡英文總統弄丟了兩岸交流的鑰匙?(資料照/蘇仲泓攝)

從種種跡象顯示,蔡英文政府已經逐漸把兩岸教育交流的大門關上,包括最近的大學院校「一中承諾書」、陸生共諜案,再配合端出荒腔走板的「保防法」草案,蔡英文政府再再提醒國人,必須有清楚的敵我意識,畢竟保密防諜,人人有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長期以來,兩岸決策當局其實都相當輕忽兩岸教育交流的效應與影響,甚至台灣對於陸生來台還設下重重限制,包括所謂的「三限六不」(限校、限量、限域、不加分優待、不影響台灣學生就學權益、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或兼職、不得留台工作、不得報考公職人員考試),而且外藉生與僑生能享有的健保,陸生亦被排除在外。這些種種舉措,很難讓陸生覺得台灣是一個友善的地方,反倒有種被視為是潛在匪諜之感。

反觀大陸方面,在2014年3月太陽花學運爆發後,大陸的對台政策出現劇烈的翻轉,大陸開始重新定位與評價台灣青年在兩岸關係的政策影響力,並將過往的「三中政策」調整為「三中一青政策」,對台的青年工作成為其重中之重。中國大陸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挑明的講︰「要持續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為台灣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兩岸隔海分治六十多年以來,在解決兩岸政治定位與主權問題上,大多是採取「由上而下」的方式,例如「一中原則」、「一國兩制」或「九二共識」,基本上都是由上層的政治人物決定兩岸人民的互動基本框架,但這種由上而下的決策方式,有時反而喪失許多可能性與可塑性,為兩岸的交往與互動留下許多難解的結。所以,如果未來只是一再採取單線的「由上而下」方式來處理兩岸主權與定位問題,反而可能處處碰壁。

相較於「由上而下」的方式,歐盟的經濟整合是一鮮明的對比,在歐盟的整合歷史進程當中,有來自於由上而下的國家主導力量,也有來自於由下而上的民間經濟整合力量,這種多線、多元的整合方式使歐盟跨越了國與國的主權疆域,發展出一種相當特別的「超主權」國家聯合架構。因此,未來的兩岸發展反而應該更重視由下而上的力量,特別是在兩岸當前特殊的情境下,「青年」與「教育」可能是打開兩岸大門的鑰匙,因為「青年」與「教育」兩者具有無限的可能性與可塑性,「青年」終將成為一個國家的中堅主流力量,確立國家未來要走的方向;而「教育」則會形塑「青年」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告訴他們往那個方向走。

2016年3月,我受邀參加一場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主辦的小型閉門座談會,這場座談會主題是討論台灣青年的政治認同轉變,當時我跟台研所的所長周志懷說了兩個故事。第一個是我好友的親身經歷,她到英國攻讀金融碩士,班上九成的學生是大陸人,所以她最好的朋友全都是大陸人,這顯示所謂的兩岸政治對立與衝突,並非無法跨越,周志懷聽了很高興。

第二個故事,我以美國為例,為什麼美國可以成為全世界最強的國家?這並不是因為它有最強的科技、最強的經濟,這是結果而非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國吸收了全世界第一流的人才,它提供許多優渥的獎學金,讓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到美國留學、就業,這些人返回自己的國家後,幾乎都成為該國各領域的領袖人物或中堅菁英,美國等同於在世界各國建立所謂的「親美派」,其影響的深度與廣度無人能出其左右。所以我的結論是,兩岸執政當局都很笨,沒有學美國用盡一切辦法,積極爭取對方最優秀的人才來當地留學或就業。

在聽完這兩個故事後,一位台灣學者作出回應,他說他在台灣教過幾位陸生,這些陸生在台灣念過書後,都跟他說他們回不去了,所以他們打算繼續到美國求學。周志懷聽了很訝異,他沒想到台灣的教育這麼可怕,竟然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民主演變」這些陸生的思想。

教育,有時看似春風化雨,卻是最強大的武器,不戰而屈人之兵,有時看不見的東西比有形的東西更有力量。當蔡英文政府以國安因素的高帽,限縮兩岸教育交流之際;中國大陸卻正在打造對台青年與教育的新鑰匙,開啟另一扇「沒有蔡政府」的大門。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