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沒有石油 說什麼都白搭

2014-06-12 16:16

? 人氣

南海主權之爭,讓人聯想到如果事端擴大,中國的石油存量是否會受影響。圖為引發南海之爭的油井平台。(取自網路)

南海主權之爭,讓人聯想到如果事端擴大,中國的石油存量是否會受影響。圖為引發南海之爭的油井平台。(取自網路)

今年4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創歷史新高,似乎在仿傚美國1970年代實施的戰略石油儲備。面對南海情勢,中國正面臨來自中東供油中斷的風險,如果不及早準備,沒有石油,中國說什麼崛起都是白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謂戰略石油儲備,是應對短期石油供應衝擊(大規模減少或中斷),同時平抑國內油價波動所設,攸關國家能源乃至生存安全。市場人士分析,中國每周買進 50 萬桶用於石油儲備,對國際石油市場不會造成波動,如今油價走高,顯示中國在大舉囤積原油。

花旗駐倫敦的分析師Seth Kleinman說,「這波搶購潮部分是由中國不斷擴建煉油產能所帶動,同時也反映地緣政治緊張加劇。」

國際能源署(IEA)成員國,要求其總石油庫存至少保持在前一年90天淨進口量的水準。實際上,IEA 成員國平均應急石油儲備大多達到 134 天。截至2013年2月,中國石油儲備有42天的消費量,加上既有21天的商用儲备,共有63天的儲备油量,與美國和日本相差甚大。按中國規畫,2020年的戰略石油儲備希望達到90天的最低標準。

令人不解的是,中國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全力發展經濟,石油消費驚人,但戰略石油儲備遲至2004年才開始啟動,首期興建遼寧大連、山東黃島、浙江鎮海、寧波舟山港等4個石油儲備基地,2008年這些基地的石油儲量達30天的消費量(加上21天的商用儲备),也有一說是49天。但這些石油儲備遠不及國際最低標準,何況應付一個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

中國第二期、第三期的戰略石油儲備基地興建工程相繼展開,地點從沿海轉向內陸,顯示安全意識的提高,如甘肅蘭州、新疆鄯善、新疆獨山子等基地,直至目前形成10大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的規模,石油儲備達63天,距離90天的規模仍需加把勁。

假設中國與越南在南海發生衝突,中東油輪在南海受阻,無法按期送往中國或取消航行,中國的石油消耗能撐多久?據中國軍方的說法,在相當時間內影響不大,即使在戰爭期間,石油供應將優先用於軍事、國防與重點工業,何況還有核能,從國防角度看,「核能是真正具有戰略意義的。」不過,誰也不能否認,石油儲量低於國際標準確實存在安全風險,否則何需擴建基地,囤積原油。

除了儲量不足,中國原油的進口機制也有不小的問題,如進口方式單一,主要以短期合同為主,缺乏國際通用的期貨貿易、招標投標和回購等方式;進口來源以中東為主(約50%),不易分攤風險;運輸主要是靠航運,缺乏陸地石油與天然氣管道;戰備儲油大多靠大型國有企業來完成,幾乎沒有民間參與。萬一有事,或能應急,卻不能持久。這些問題已經明顯擺在中國的眼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