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妥協、讓步 該是讓事件落幕的時候了吧!

2014-03-28 15:08

? 人氣

如果雙方都不願妥協、讓步,事件會更難落幕。(余志偉攝)

如果雙方都不願妥協、讓步,事件會更難落幕。(余志偉攝)

從18日學生占領立法院至今已,這11天中,我們看到馬政府左支右絀,完全缺乏因應化解的誠意與能力;但同時我們看到,學生訴求逐步拉高、政治人物相挺加入;當然,還有「反反服貿」的團體開始出現發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雙方不克制、退讓,願意對話、妥協、讓步,很可能會再次碰撞─就如攻占行政院與驅離行動一樣─結果是雙輸,台灣社會付出更沈重的代價、社會的撕裂更嚴重

馬政府對占領立法院運動的學生訴求,從一開始咬定服貿已「合法過關」,到願意接受服貿到院會逐條審查,再到形同默認的讓服貿退回委員會;官員態度從開始的相應不理、到江院長赴立法院外探視學生,再到馬總統願意「不設前提」的與學生會面;從完全不接受訂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到逐漸接受、開始談法制化…..。

我們看到的是缺乏誠意、相應對策的政府,壓力到那裡,才被迫讓步到那。結果是一再錯失化解的良機,終至讓情勢惡化到難以收拾。試想,如果馬政府第一時間就體察時勢、釋出善意,願意把服貿退回委員會、逐條審查、願意建立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的法制化,馬總統也願意與學生代表見面,整個事情何至於惡化如 斯?

馬政府「擠牙膏式」的的回應與讓步,不但無法化解事件,反而激化學生情緒,最後鬧得面子、裡子盡失,讓步可能更多,卻猶未能讓事件落幕。

學生方面,雖然第一時間的占領立法院,以反服貿黑箱及國民黨在立法院違背程序正義(就是國民黨立委張慶忠那「神奇的30秒」),而取得發言權及道德制高點,同時,讓社會上累積已久,對馬政府的不滿、對中國的抗拒與疑慮,得到一個渲洩管道。但其訴求長時間未能得到結果的壓力、不斷升高的訴求,也讓人日益擔心運動的退場機制是否存在。

攻占行政院的行動,固然是這次學運中的一次「暴衝」,它其實減弱了學運的正當性;而政府的驅離引發的流血事件,又更激化與撕裂社會。但學生提出的公民憲政會議,又讓人擔心把調子拉太高,不易達成。縱然行政院長江宜樺釋出「公民憲政會議可以談」的讓步,但,如果真要召開公民憲政會議,是否統獨情仇的幽靈又將再現,讓社會將陷入更嚴重的爭議與撕裂、政府空轉時間更長?

再如學生代表昨日提出、號召民眾參與的「330無限期占領凱道」,雖然可說是「高招」─它讓政府陷入兩難;如驅離群眾恐怕重演323占領行政院時的事端,不驅離又怕引發混亂。但其實這也是雙面刃─學生固然藉此加大政府壓力、增加自己的籌碼,但不斷加大與升高的抗爭及訴求,是否能得到社會的支持、或甚至會引發反感,反而削弱對學生訴求的支持?上周學生提出要「遍地開花」,號召民眾到各地方國民黨部前抗議靜坐,得到的迴響遠不如預期;呼籲罷工,也沒有工人團體呼應─反而出現工人團體出面挺服貿,他們說「「勞工的命運不能交給學生」。

即使反服貿者可以說這些工人團體是親政府、甚至是政府動員的,但至少,就看得出社會仍有其它聲音,也當知,無限擴張與拉大抗爭戰線,是否有堅實的社會基礎支持,當再作考量。

在「330無限期占領凱道」活動開始前,已傳出政院為確保周一上班民眾的權益,超過午夜12點就可能採取驅離。真如此,如果再次釀成衝突、流血(大型群眾運動中的驅離,誰能保證不發生流血?)。誰該負責?馬政府官員?學生領袖?屆時,他們一定交相指責,要對方負責。

事實上,如果發生這種事,他們誰都負責不了,他們真正該負責的是;雙方儘快對話、協商─而且,更重要的是:都該妥協、讓步─妥協、讓步並不可恥,它是民主社會運作的常態。如此,才能讓事件及早落幕─雖然已經是絕對不圓滿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