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深耕台灣校園20年宗教「真愛教育」教材:可能連志工都不知有問題,會傷到小孩

2020-02-12 09:00

? 人氣

更微妙的是各種似是而非的「科學」觀念混入,例如教材會說青春期的改變之一是受到情緒影響、這些都是「賀先生」、「賀太太」(荷爾蒙)的關係,但情緒不是那麼單純受到荷爾蒙影響的;又例如教師本病理化性別氣質較為特殊的學生,說這是患了「CAH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問題是這病症在世界比例只有百分之一,會拿這個去討論性別氣質,會帶給老師錯誤的知識;又例如教師本以「同性密友期」概括所有同性之間的關係,小時候跟同性在一起、長大則對異性有興趣,「如果是可能喜歡同性的學生,這階段用這本,他會無法找到自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彩虹媽媽教材(家長提供)
「如果是可能喜歡同性的學生,這階段用這本,他會無法找到自己。」(家長提供)

至於碰上非預期懷孕時的人工流產問題,張明旭說,現在的性平教育不會告訴學生說一定要、或是一定不要把孩子生下來,是給學生正確的知識,例如你生下來要有哪些資源、要有哪些責任、若要選擇中止懷孕必須考量哪些,但「青春啟航」的教師本,是要老師去問學生是否支持墮胎,如果多數學生支持,就放《生命的奇蹟》這部血淋淋的影片「讓孩子尊重生命」──這狀況,也正切合林均諺說的「恐懼式的教育」

「守貞教育」沉痛代價:不敢、不想跟孩子談「性」,將付出很多社會成本…

這些教材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張明旭說,首先是未來可能會發現自己是同志的學生受到傷害,在2019同婚元年甚至有志工在課堂上說「說男生跟男生結婚是不對的」,雖然當下有學生反應「今年通過同性婚姻了,同志可以結婚了」,志工還是說:「這是不對的,是『亂倫』。」

然而被傷害到的絕不只同志學生,例如有些學生如果學了「安全約會」的概念在未來碰上被性騷擾的事情,學生多半會自責:「都是因為我太暴露了,我自己不注重安全,都是我的錯。」過去曾在性侵受害者協助團體服務過的林均諺也說,其實滿多性侵受害當事人覺得自己沒受過好的性教育,所以不只在事發當下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甚至之後也會覺得自己「髒掉」了:「那時教育就說你『第一次』要給你重要的人,於是他們所有的自責、所有的錯都歸到自己身上,這觀念存在他們心中,要走出來很困難……他們的身心會有狀況,沒辦法跟人談,沒有支持又自我否定。」

張明旭補充,過去性平教育大平台曾經建議老師讓孩子們了解自己身體不只是拿鏡子照性器官,也必須告訴孩子身體被碰會有哪些舒服的感覺、不舒服的感覺,問題是一教到「舒服」家長就反彈了:「校園為什麼要教這些?」對此張明旭提醒,許多性侵受害者的身體其實是有反應的、會因此陷入自責,當事人難以分辨這是心理的感覺還是生理的感覺、不知道有生理反應等於願意,就是過去缺乏性教育的遺憾之一:「老師跟家長要去想,不敢跟孩子談性、不想跟孩子談性,這是要付出很多社會成本的……」

本篇文章共 4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69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