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台灣(5):創新 才能突破悶經濟

2014-03-13 07:55

? 人氣

讓小孩子面對競爭,不等於放牛吃草,這不能算教育政策,因此自由化、國際化不能算是產業政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知識經濟和創新經濟時代的經濟結構

我覺得21世紀,有很多面向不能算是完全競爭,這是一個知識經濟和創新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和創新經濟幾乎是by definition,不屬於完全競爭。

所以必須瞭解,知識經濟和創新經濟時代的經濟結構,與完全競爭有一些基本差別。

在傳統資本勞動為重的生產體系內,逐漸發生改變,「知識經濟」進入了這個生產架構,也就是說製造過程中除了資本勞動外,還有一種東西叫做知識,而且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那什麼是知識呢?Windows 95、98、X、7就是不斷翻新的知識。

同樣的電腦、同樣的人,當裡面灌的是Windows 95、Windows 2000或Windows 7,他的生產力就不一樣。

知識不斷更新,打字員、坐在電腦前面的作業人員,或電腦本身就不是那麼重要,相對來說「電腦裡面灌的版本才重要」,這就是知識經濟。

可是知識經濟有幾個特性,第一,知識是沒有敵對性的,意思就是自己使用Windows 7,並不會妨礙其他人用Windows 7,只要合法取得版權。所以一個教室如果買了一套Windows 7,三個學生使用,並不妨礙其他四十個學生用。

第二個特性是Learning by doing,意思就是有基礎,就越容易上手。

收益遞減落後難翻身

這兩件事情,幾乎就是收益遞增(Increasing return),所以想像現在發展的軟體,要在電腦上模擬,電腦現有軟體模擬的速度越快,就越容易發展出新軟體。如果軟體好,發展新軟體的能力就比其他人強。

因此一旦領先,就比較容易持續領先;反過來說,一旦落後,就很難再翻身。這就是收益遞增的時代。

產業時代已經不一樣了,如果輸在起跑點就很難再跟得上,就應該試著不輸在起跑點。「收益遞增」有個觀點:不要輕易認輸,因為一旦認輸就很難再贏回來。

例如汽車屬於比較傳統的產業,沒有極關鍵的知識可主宰一輛汽車的勝敗,所以,不用太擔心現代汽車,而油電混合車,雖然有一點技術上的重要性,但還不至於構成不斷的知識更新,發展到最後反而會牽涉到電池技術,而電池技術滿難有重大突破。

可是ICT產業就是創新經濟,動不動就出現破壞性的創新,把原來的東西推翻。例如:平板電腦一下子讓傳統電腦少掉三分之一的市場,還有可能變為二分之一。

一旦領先就會持續領先,例如:Samsung。三星企業在ICT方面,一旦把台灣某些部分打敗,台灣就很難再贏。所以台灣應能有企業,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早點取得領先地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