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馬習會急不得,就不必急吧

2014-02-17 11:22

? 人氣

從經建會主委到卸任副總統,蕭萬長做為領袖特使出席APEC,見証兩岸關係發展(仇佩芬攝)

從經建會主委到卸任副總統,蕭萬長做為領袖特使出席APEC,見証兩岸關係發展(仇佩芬攝)

被國際媒體喻為兩岸「里程碑」的「王張會」落幕,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旋即登陸,儘管傳出春節期間馬英九總統曾請連此行代為「馬習會」探路,唯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訪陸結束後,大抵確定「馬習會於APEC」的可能性近乎於零。不過,對任何場合、時機的兩岸領導人會晤保持想像還是必要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論如何,王郁琦直接以官方身份提出要求,凸顯了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渴望,而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回以「不合適」,自是堅守其一個中國立場,絕不允許國際對「兩中」的想像冒出頭。

回溯台灣參與APEC的歷史,從一開始於1991年的「諒解備忘錄」,APEC做為亞太經濟體的「部長級」論壇,除了規定台灣使用的名稱(Chinese Taipei)之外,也限定台灣除財經首長,不得派出外交部長與會。直到1993年,在美國總統柯林頓倡議下,APEC召開第一次非正式領袖會,想當然耳,台灣領袖無法與會,因為對岸要求美國不得邀請,從此「形成慣例」,台灣只能在代表總統的「領袖層級」上做文章。

這一年,出席APEC領袖會議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記者會上宣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一小時後,代表領袖特使的經建會主委蕭萬長,將書寫好的立場聲明交由經濟部長江丙坤宣讀,「中國為一歷史、地理及文化之中性名詞,台灣固為中國的一部份,如同中國大陸也是中國之一部份…。在統一條件未成熟前,政府將以務實態度,採取所謂以一個中國為指向(Direction)的階段性兩個中國政策。」這幾幾乎是為六年後的「兩國論」發為先聲,甚至更直白。

馬政府就任六年來,兩岸關係前所未有的成長,APEC領袖特使「層級」也提昇到「副總統」─卸任,簡言之,北京當局容忍象徵性的提昇,實際上並未放鬆其一中框架。

由是觀之,要北京當局接受在國際場合「馬習會」是難以想像的。遑論今年APEC領袖會議東道主是中國,不論是場內場外,只要馬英九現身,必然成為中外媒體焦點,搶盡習近平的風頭,要習近平忍下這口氣,也未免強人所難。但若要在國際場合之外另覓會面地點,馬英九大概出不了國門就被抗議民眾翻翻了。

兩岸進展有順流有潛礁,重要在保持流動,有流動就有想像,有想像就能維繫不斷正式或非正式的談判或會談,兩岸從不接觸、白手套(兩岸兩會)會談、到官方會談,在王張會後,或許短期內就可以看得到非政治敏感性的部會,諸文化農業勞動部等等的部長級接觸。

至於「馬習會」就讓雙方保持想像、繼續談判。北京當局儘管顧忌雙方領導人國際場合會面可能給予兩中或一中一台的突破口,但也要盤算一下,兩岸領導人不會面,兩岸關係就沒有推進到高峰的可能。至於台灣,急不得的事,就不必急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