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脫歐時刻》英國與歐盟「名義分手」生活照舊,年底前要搞定雙邊關係有難度

2020-02-01 07:00

? 人氣

英國脫歐。英國於2020年1月31日晚間23點01分正式脫離歐盟,進入為期11個月的談判過渡期。(AP)

英國脫歐。英國於2020年1月31日晚間23點01分正式脫離歐盟,進入為期11個月的談判過渡期。(AP)

英國於當地時間1月31日23點01分正式宣布離開歐盟,成為史上第一個「脫歐」的國家。英歐關係進入「過渡期」直到12月31日,所有人員、貨品與服務流通暫時維持現狀,英歐雙方將趁此期間談妥貿易、移民與邊界等雙邊關係,2021年元旦才算正式分道揚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據CNN報導,英國即刻起停止參與任何歐盟領袖會議,歐盟相關機構的英國官員也失去代表身份,等於英國在未來11個月仍須遵守歐盟規定,卻不具備任何話語權。事實上,從時間點也能約略看出一二,歐盟議會決定的脫歐時間是2月1日午夜0時起,時差一小時的英國才會訂於前一天23點脫歐。

英國脫歐。英國於2020年1月31日晚間23點01分正式脫離歐盟,進入為期11個月的談判過渡期。(AP)
英國脫歐。英國於2020年1月31日晚間23點01分正式脫離歐盟,進入為期11個月的談判過渡期。(AP)

生活暫時照舊,未來談判仍艱難

對英國大眾而言,夜半「分手時刻」暫時不會改變任何生活常規,最明顯的差別恐怕只是公家單位卸下懸掛的歐盟旗幟,只剩一面送往博物館保存。預期「脫歐派」將大舉慶祝結束這場脫歐立法大戰,「留歐派」則可能發起抗議行動表達無力的不滿,但考量脫歐歹戲已經持續3年多,全國上下不免鬆了口氣。

「每一個人,真的是每一個人,即使最堅定的留歐派如我,內心深處都有點渴望『搞定脫歐』,」牛津大學歐洲研究教授、自由主義名家賈頓艾許(Timothy Garton Ash)說,「我們困在這裡三年半,差不多已經邁入『悲傷五階段』的『沮喪和接受』階段了。」

然而,31日脫歐時刻只代表「第一階段」,英歐表定的第一次談判將於3月3日舉行,邁入雙邊關係談判的第二階段不會更輕鬆。舉例而言,歐盟與加拿大的貿易協定就談了七年之久,因為任何決定都需要歐盟28個成員國首肯。不過英國與歐盟「相好」多年的默契仍在,談判可能不至於如加拿大曠日費時。

英國脫歐。英國於2020年1月31日晚間23點01分正式脫離歐盟,進入為期11個月的談判過渡期。(AP)
英國脫歐。英國於2020年1月31日晚間23點01分正式脫離歐盟,進入為期11個月的談判過渡期。(AP)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英國經濟發展勢必受到衝擊,英國人民在歐洲就學、就業和居住的自由也將受限,儘管強森(Boris Johnson)帶領的保守黨在去年12月獲得1987年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以來最大壓倒性勝利,但強森向來採取機會主義,能否提出高瞻遠矚的新戰略並帶領國家渡過震盪期,一切都還未可知。

競合關係複雜、非貿易議題可成英國籌碼

至今為止,強森政府不斷強調,重要進出口項目將盡可能維持現狀,不僅要繼續暢行歐洲單一市場,還能讓英國從嚴格的歐盟法規中「解放」,例如允許政府補貼產業吸引外資等。但歐盟可能任由英國佔盡便宜嗎?英國智庫政府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Government)歐盟專家萊特(Georgina Wright)認為,歐盟最大籌碼即是歐洲單一市場,佔據英國至少半數的出口貿易額,英國若削弱歐盟競爭優勢,歐盟必定會限制其進入單一市場。

一名歐盟外交官也向CNN指出,地理位置同樣會決定談判情勢,英國鄰進歐洲、又直接與歐盟成員國愛爾蘭接壤,「加拿大降低標準跟英國降低標準,(對歐盟的)影響勢必是不一樣的。」

另一方面,英國與歐盟的共通點則是不願全面樹敵,英國正在積極與美國發展自由貿易協定(FTA),歐盟也需要適當給予英國甜頭,避免英歐成為完全競爭對手;歐盟對漁業權、資訊共享與安全議題的重視程度也不比貿易問題低,英國可能以這些領域為籌碼,談出更好的貿易協定。

英國脫歐。英國發行面額50便士的「脫歐紀念幣」,印有字樣「願所有國家擁有和平、繁榮與友誼」。(AP)
英國脫歐。英國發行面額50便士的「脫歐紀念幣」,印有字樣「願所有國家擁有和平、繁榮與友誼」。(AP)

自由主義或保護主義?強森政府兩難

除了對外談判,強森也誓言修復因脫歐撕裂的社會,並承擔眾多「脫歐派」如中部地區(the Midlands)振興工業的期待。強森政府近日欲通過的爭議興建案「2號高鐵」(HS2),就打算讓倫敦與曼徹斯特、里茲等北部大城連結起來。中部與北部工業重鎮原是工黨(Labour Party)票倉,但多數民眾認為在多年全球化貿易下並未獲得好處,轉而支持保守黨推動的脫歐公投。

然而《紐約時報》(NYT)與《經濟學人》亦警告,脫離歐盟的初衷,源自渴望擺脫霸道而僵化的歐盟組,在全球貿易市場擁有更多靈活施展空間,讓英國成為「泰唔士河上的新加坡」(Singapore-on-Thames),充滿了自由主義意味。但脫歐之戰掀起的排外、反全球化等風潮下,中北部地區顯然期待更多保護主義色彩的政府干預,如何在兩種意識形態間維持平衡,也將是強森政府的重要課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