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國民黨必須勇敢的與年輕世代站在一起

2020-01-27 06:10

? 人氣

國民黨改革必須和青年站在一起。圖為國民黨敗選,青年支持者前往中常會外抗議。(盧逸峰攝)

國民黨改革必須和青年站在一起。圖為國民黨敗選,青年支持者前往中常會外抗議。(盧逸峰攝)

1月11日開票當晚直至深夜,在對選舉結果感到失望抑或是因憤怒而聚集的群眾,自中央黨部前廣場漸漸散去後,由於入夜後氣溫驟降,到附近的麵店喝了碗味噌貢丸湯才又再回到辦公室,見幾位前輩還在大廳的圓桌深談,便一路聊到接近凌晨兩點才打卡下班。或許,在面臨這近乎海嘯般襲捲而來的民意浪潮之際,經過這樣的討論與交流,也多少有了些新的啟發、有了能夠繼續前進的動力,但更多的卻是對不可預測的未來感到焦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九合一之後,國民黨還值得再贏一次嗎?

國民黨值得再一次的勝選嗎?這是從前年九合一選後那場意料之外的大勝以來,筆者便不斷反覆思考的問題,又或者,這個問題應該置換成,靠著韓國瑜個人的庶民特質與魅力所捲起的韓流,在經過去年席捲高雄後,還值得讓他再贏一次嗎?但說到底,國民黨之所以遭逢大敗,又豈會是韓國瑜一個人的責任。經歷2018年國民黨出乎意料的大勝至今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已然證明台灣選民受到藍綠以及意識型態影響的投票行為早已不若以往,然而自2016年的徹底潰敗之後,國民黨呼籲改革的聲音從未間斷,「革新團結,重返執政」的老路子走了又走,但在黨的組織改造、世代交替與兩岸論述上,卻似乎未見有著根本的改變。

假使這次韓國瑜意外能夠勝選,可預見的是國民黨會仍然自顧自的以為,原來面對廣大民意的不作為,用雜亂無序且徹底放棄中間選民、年輕選票的選戰策略,一樣可以贏得選舉、一樣可以重返執政,那麼這個政黨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與本質並不會改變,在兩岸論述、世代交替以及在進步價值的議題上依舊會是固步自封,我們今天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在這個時間點來討論這個政黨的未來應該何去何從。

不少中國網民認為蔡英文勝選,和統無望,應實施武統。(林瑞慶攝)
中間選民討厭蔡英文,却更怕韓國瑜。(林瑞慶攝)

當討厭蔡英文遇上害怕韓國瑜,國民黨是怎麼輸的?

國民黨要談改革,勢必得先從檢討做起,若要說本次選舉潰敗的主因,是肇因於香港反送中事件所渲染的「抗中保台」因素,導致國民黨近二十年來所堅守的九二共識已然無力招架還手,但至少在本次選戰當中可以觀察到,韓國瑜的兩岸論述其實未曾逾越國民黨近二十年來所堅守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加上其曾多次明確表示不接受中共一國兩制的立場,因此就這點而言,我想韓國瑜確實是相對無辜的,但在國民黨內部檢討及外界歸納導致本次敗選的諸多原因之中,在因其選舉策略以及候選人本身形象上所引起的種種風波,韓國瑜都應當有著無從推卸的責任。

就韓國瑜的個人形象而言,在其「被動」投入黨內初選後,包括筆者在內,許多人冒出的第一個想法是,論韓國瑜的格局與高度,他真的夠格成為一個總統候選人,尤其是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嗎?但這些問題的答案,在韓國瑜從黨內初選脫穎而出直至敗選的這幾個月裡,似乎都被只用兩個字看似合理的解釋了,因為他是「庶民」。

因為韓國瑜是庶民,所以他跟其他幾位總統候選人不太一樣,因為韓國瑜是庶民,所以他跟過去的國民黨候選人不太一樣。但只因為他是庶民,大家就得理所當然的用不一樣的標準去檢驗韓國瑜,而拋棄一切對於民選首長、對於一個國家元首、對一個甫就任不滿一年的高雄市長,所曾經擁有的期盼與想像?難道因為韓國瑜聲稱自己打的是場非典型選戰,所以就算拋棄了一切選舉的SOP與基本功,還依然能夠坐收勝選成果嗎?

除了韓國瑜的個人形象外,就選戰策略而言,當韓蔡兩人的民調差距不斷擴大,從八月仍在誤差範圍內的黃金交叉,直至封關民調大幅落後到超過三十個百分點,韓國瑜與國民黨卻一再的選擇蒙上雙眼,同聲斥責這是假民調、是對手在操弄選舉,甚至呼籲支持者說出「唯一支持蔡英文」的假話,用提早將民調「蓋牌」的方式,卻也變相的製造出真正的假民調,嘴上說的是錦囊妙招,最後是讓自己在選戰的關鍵時刻誤判情勢而不自知。而在媒體以及社會大眾對韓國瑜的形象有所質疑時,韓國瑜也一次次的像是膝射反應般,在辯論會上高分貝斥責媒體沒有良心,對其的報導盡是抹黑、造謠,就這樣坐上了受害者的位子,用受害者的心理去迴避外界提出的質疑。

現在看來,無論庶民與非典是種身分或是心態,最終都成了韓國瑜逃避責任、迴避質疑的藉口。然而,民主政治雖各有所好,支持韓國瑜與否是每個人自由意志的展現,但真正無法逃避檢討的,是利用韓流來謀求自己政治目的或想藉此拉抬聲量與博取曝光,而無顧於整個政黨大局與願景之輩。更遑論是全黨上下皆曾經盼著要用這樣因人設事、黃袍加身,且極其彆扭的初選制度產生出韓國瑜的被動參選,寄望於複製韓流席捲高雄的模式,來達到中國國民黨只求執政、不講究革新,卻被稱之為目標的八字箴言-「團結革新,重返執政」,對台灣的民主政治而言,又是何等的荒謬,對於這樣的國民黨,要談團結又是何等奢侈。

這次大選嘲諷韓國瑜(中)成為潮流,讓韓難獲年輕人喜愛。(柯承惠攝)
這次大選嘲諷韓國瑜(中)成為潮流,讓韓難獲年輕人喜愛。(柯承惠攝)

國民黨如果這次不改革,可能就再也沒機會改革了

當民意鐘擺的左右擺盪從八年、四年,甚至頻率逐漸縮短為兩年一次的震盪,也代表台灣的民主政治正在不斷開創新的局面。而國民黨今日所面臨的潰敗,其實早已能夠預見,只是我們從來都不願相信,或許肇因於黨內的醬缸文化,迫於和氣、迫於團結,迫於各種不可言喻的因素,而讓多數人選擇默不做聲,直到現實與民意用冰冷的數字逼著我們不得不去面對。

在選前也許很多人會說「如果這次輸了,國民黨可能就再也沒機會贏了」,坦白說筆者並不完全認同這種近乎於操作「亡黨感」的說法,但或許可以換個方式,更肯定的講「國民黨如果這次不改革,可能就再也沒機會改革了」,國民黨的整個青壯世代,正站在比起2016年更加艱困的轉折點,作為國民黨內盼望並出面呼籲改革的黨職幹部,我們所面臨的質疑,也同樣不會少。

改革資格論,誰有資格喊改革?

「改革,從來都沒有資格論」,或許很多人會質疑,國民黨身處於體制內的黨公職是否有資格在敗選後倡議改革,但呼籲改革,正是應當無關乎體制內外、無關投票與否,更無關是否曾經在本次選舉支持國民黨的候選人。改革,對任何人而言,唯有認同國民黨務須徹底進行改革的大方向,都是不需滿足何種條件便具備的資格。畢竟,在國民黨經歷這樣全盤皆輸的雪崩式潰敗後,說到底究竟有誰能夠全身而退,又有誰還能夠被稱作既得利益者,而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審視。

但正因為身處於體制當中,身處於八德大樓的「萬惡淵藪」之中,稍有留心便會發現這個政黨的問題其實俯拾皆是,但多數有此想法、能夠明確點出問題的人卻因不在其位,抑或是為了顧及選前的團結氛圍選擇沉默,而有種熱情被消磨殆盡的無力感。因此,這樣的選舉結果對國民黨而言雖是沉重,卻也代表著我們對於這個百年政黨未來的發展與願景,能夠有著更多的可能性與想像。

20200122-國民黨青年舉辦「青黨行動第二彈:野生中常會」活動,並以滷肉飯加礦泉水宣示活動主題。(蔡親傑攝)
國民黨青年舉辦「青黨行動第二彈:野生中常會」活動,並以滷肉飯加礦泉水宣示活動主題。(蔡親傑攝)

世代交替,關鍵在於心態與思維上的轉變

未來四年,台灣社會將面臨的不僅會是「中國因素」的持續影響,更是世代之間進步與保守價值間的衝突與撕裂,而國民黨當然也無法自外於此。在面對「抗中保台、下架吳斯懷」乃至於接下來罷免韓國瑜所延續的反對聲浪之中,卻也無非是國民黨難得一見能夠開啟改革的契機,然而現階段頗為遺憾的是,在檯面上多有討論黨名與兩岸論述對於去中國化的改與不改、責任政治的辭與不辭,甚至是在中常委的選任標準所加上的年齡限制,這樣多是講究名詞、針對人事的變革,卻多半像是搔不到癢處般僅止於表層而無法觸及核心。

中國國民黨開啟改革的關鍵,始終都在於心態與思維上的轉變,進而對於黨的制度、組織改造以及論述進行全方位的檢討,而在將敗選原因歸責於韓國瑜個人因素與抗中保台、下架吳斯懷的發酵之外,綜觀國民黨的內部檢討及外界歸納,與年輕人主流意見嚴重脫節所產生的世代差距,也實屬敗選的其中一項重要因素。國民黨急需「世代交替」的呼籲,在選後提到改革時也毫不意外的掛在嘴邊。但很多人會說,其實國民黨並不是沒有給年輕人機會,從黨務系統既有的青年組織來看是如此,在常會上所保留的指定青年中常委亦是如此,在黨的組織架構有執掌青年業務的單位、在常會當中有青年的意見能夠傳達,這些固然是好事,但這樣就夠了嗎?

用年輕人能接受的「理由」說服,用年輕人聽的懂的「語言」對話

問題始終在於,國民黨從來都不了解年輕人,而一直以來都持著分位子、給資源便能拉攏年輕人的心態,而忽略了年輕世代真正的想法,更何況現處於黨產與資源拮据匱乏之際,相較於其他政黨,國民黨又有多少條件是優於對手的?其實,國民黨與韓國瑜在這場選戰期間,並非沒有想方設法的要透過包括青年論壇等各種方式去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然而這之間卻多半少了共通的語言與理由。

長久以來,國民黨與年輕人似乎一直處在世代間上對下的階層關係,自認為的重視與關心,就如同國民黨過去如同長輩般對年輕人近乎說教,卻視之為「對話」的互動方式,其中多半是年輕人難以理解的幽默與語言,不僅缺乏說服力、也未讓年輕人感受到對等的尊重。對此,國民黨若要談改革、進而弭平世代間的差距,請先用年輕人能接受的「理由」去說服、用年輕人聽的懂的「語言」跟我們對話。

關於改革,不該再是黨主席選舉的前哨戰,關於世代交替,不該只是每四年拿出來喊一次的口號,而在同性婚姻、反送中等關乎人權、維繫自由民主等年輕人所在乎的議題上,國民黨也同樣不該再只是為了選票考量,而選擇故步自封、選擇站在進步價值、甚至是整個年輕世代的對立面。這一次,唯有勇敢的與年輕世代站在一起、勇敢的傾聽年輕人的聲音和想法,便是國民黨開始邁出改革的第一步。

*作者為國民黨青年政治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