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盈德觀點:專利制度、產業保護與消費者權益三者間的平衡點

2020-01-20 06:30

? 人氣

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吳盈德認為,面對歐美氣汽車大廠申請專利等大動作,政府應審慎思考如何保護國內產業與消費者權益,不然犧牲的恐將是整個臺灣汽車零組件產業鏈及消費者的權益。(資料照,顏麟宇攝)

文化大學法律系教授吳盈德認為,面對歐美氣汽車大廠申請專利等大動作,政府應審慎思考如何保護國內產業與消費者權益,不然犧牲的恐將是整個臺灣汽車零組件產業鏈及消費者的權益。(資料照,顏麟宇攝)

隨著大選激情的結束,臺灣社會的目光也將回歸自我檢視與再出發。回顧整個2019年,法律界其實瀰漫著一股專利戰帶來的煙硝氣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7年12月29日,立法院跨年前加班三讀通過了《藥事法》修正案,增訂「專利連結」(Patent Linkage)制度。就是將我國的學名藥上市審查程序,與該藥品的專利問題相互連結,要求在學名藥審查核准前,須先釐清與原廠藥間相關之專利侵權疑慮。學名藥的上市審查再也不是單純的審查療效及安全而已,更需要釐清原廠藥與學名藥之間的專利問題。後果自然是為學名藥的上市程序添增高度門檻,生技產業受到很大的影響。令人擔憂的是,繼藥品專利連結修法通過之後,賓士(Benz)母公司戴姆勒(Daimler AG)指控臺灣車廠零件公司帝寶工業侵害其在臺灣申請的頭燈設計專利;就連早已淡出臺灣汽車銷售市場的法國雷諾汽車,經濟部國貿局也表示其在去年(2019)上半年一口氣申請102項設計專利,這些歐美汽車大廠接二連三的動作,當然不是沒有原因的。一切跡象彷彿重現了2017年藥品專利連結制度建立的過程,國際大廠的目的,或許就是為了提早專利布局,構築市場壁壘。

事實上,臺灣汽車零組件廠商多達2505家,其中車燈、保險桿等碰撞零組件以專攻汽車零件售後市場聞名,臺灣也因此成為世界汽車零件生產大國。相較於整車市場的連年衰退,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資深研究員蕭瑞聖預期,去年(2019)臺灣汽車零組件生產值可到新台幣1991.8億元,較前年(2018)1970.13億元仍持續成長;並預測今年(2020)整體產值可來到2031.63億元,較去年(2019)成長2%。此外,臺灣汽車零組件產業具有少量多樣、彈性製造之優勢,深具國際競爭力。汽車零組件業產值也連續兩年超越汽車整車業,成為臺灣汽車製造業的重要標竿。商業戰略的考量下,不難想像歐美汽車大廠會想透過申請專利及訴訟策略,對抗臺灣汽車零組件的競爭力。

台灣汽車分期龍頭-和潤企業於今年6月創立滿20週年(圖片取自和潤企業官網)
台灣汽車分期龍頭-和潤企業於2019年6月創立滿20週年(圖片取自和潤企業官網)

專利法律對抗的過程中,消費者的權益是不該被忽視的環節。直言來說,車主過去自由選擇更換各式汽車零件的選擇權力,未來卻可能面臨歐美車廠及專利法規的挑戰,這對於修車廠乃至眾多消費者而言都有影響。從國際趨勢來看,在專利保護與消費者保護之間的衝突,應如何平衡原廠及售後市場,即使是相關討論歷史悠久的歐盟也難有共識。絕大部份歐盟國家已導入「維修免責」制度,在美國亦有主張「權利耗盡原則」者,究竟車商在販售汽車時,相關專利是否同時轉讓給消費者,迄今仍是莫衷一是、觀點各異。

當年,臺灣在「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會議中,承諾美國引進專利連結制度,維護原廠專利藥的權利,為未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以及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鋪路。臺灣雖然遵守承諾,但美國最終卻退出TPP,也沒有承諾要跟我們簽訂FTA;更不要說國內生技醫藥產學界也多認為,專利連結制度是箝制生技產業發展的枷鎖。現今,臺灣所生產的汽車零組件占全球售後市場的九成以上,如東陽之塑膠保險桿等碰撞件可謂是全球龍頭之供應商,市佔率九成以上;而車燈堤維西與帝寶之車燈件,在美國與歐洲市場具有六至七成的占有率。面對歐美汽車大廠的動作,政府應審慎思考如何保護國內產業與消費者權益,平衡原廠及售後市場。若沒有整體臺灣產業發展的佈局思維,只片面從專利角度思考政策,犧牲的恐將是整個臺灣汽車零組件產業鏈及消費者的權益。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