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了工作,那就打零工吧:《失控企業下的白老鼠》選摘(4)

2020-01-31 05:30

? 人氣

許多人失業後轉而踏進零工經濟的世界,但零工經濟是壓低勞工薪資的一種方式,勞工失去工作為他們提供了健保與退休計畫,而且零工的薪資極少且無任何福利可言。(示意圖,圖/Unsplash)

許多人失業後轉而踏進零工經濟的世界,但零工經濟是壓低勞工薪資的一種方式,勞工失去工作為他們提供了健保與退休計畫,而且零工的薪資極少且無任何福利可言。(示意圖,圖/Unsplash)

那些被解僱的工廠勞工、行政人員、中階主管與郵政署員工,後來都到哪裡去了?有些人轉往服務業,如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資料顯示,服務業勞工人數從二〇〇〇年的一億零八百萬人至二〇一七年的一億兩千七百人,成長了一七%。不過近年來,也有很多人踏進零工經濟的世界,成為優步司機或透過 TaskRabbit 生活任務外包公司做些跑腿雜活。零工經濟是矽谷壓低勞工薪資的第二種方法;公司不是聘僱正職員工,而是透過網路集結一批契約員工來完成工作。經濟大衰退也是零工經濟興起的一大助力,因為在二〇〇七至二〇一〇年間—優步與 Airbnb 也在那段時期成立—有八百七十萬人失業,靠打零工維生。問題是,這些勞工失去的工作為他們提供了健保與退休計畫,但零工的薪資極少且無任何福利可言。對消費者而言,諸如優步之類的應用程式非常神奇好用,但對於試圖在零工經濟中謀生的人來說,它並沒有那麼地神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9月11號,加州參議院表決通過了一項令 Uber 寢食難安的法案,同時州長也立即簽字頒佈,2020年 1 月 1 日即將生效。這項法案將把加州所有的網路駕駛正式「升格為員工」。(圖/鱸魚)
近年來,也有很多人踏進零工經濟的世界,成為優步司機或透過 TaskRabbit 生活任務外包公司做些跑腿雜活,而零工經濟正是矽谷壓低勞工薪資的其中一種方式。(資料照,圖/鱸魚)

儘管如此,製作線上報稅軟體 TurboTax 的直覺軟體公司(Intuit)表示,二〇一七年美國經濟有三四%屬零工經濟,待到二〇二〇年,這個數字將成長至四三%。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估計全美有六千八百萬名零工經濟「自由工作者」,其中有兩千萬人,即大約三〇%的人,選擇零工經濟的工作型態,並不是因為它具有吸引力,而是迫於無奈不得不的選擇,因為他們找不到薪水更高的正職。

零工經濟模式也逐漸擴及到白領勞工。例如,零工經濟律師以簽短期契約或專案方式受僱於人;WorkMarket,位於紐約的一家新創公司,專門經營平面設計師、文案寫手、編輯與電腦工程師的線上「隨選人力雲」,像美國零售連鎖藥妝店沃爾格林(Walgreens)等大公司會從中僱用契約工,並按件計酬。哇!公司不必聘用全職員工,省下了不少錢。

WorkMarket 強迫勞工互相競爭,他們為了搶到工作,不得不壓低費用,就像是真人版的《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零工經濟的市場非常大,有超過兩千家公司透過 WorkMarket 僱用契約工,目前已有多達數十萬名勞工加入 WorkMarket,而且這個數字以每年八〇%的速度成長。

WorkMarket 執行長史蒂芬.狄維特(Stephen DeWitt)表示,他提供的服務能幫助公司更有效率地營運。「沒效率的舊式做法,會被完全淘汰。」他在二〇一六年的一次訪談中說。那到時候誰會遭殃呢?「很多人都會遭殃,這是場大屠殺。」狄維特坦承,事實就是如此。「如果這從哲學上來說嚇著了你,那我只能說聲抱歉。」他說。

我確實嚇著了。這些人所謂「沒效率的舊式做法」,就是勞工的薪水與健保。不要以為網網際網路讓使用契約工取代全職勞工變得容易,就表示我們應該這麼做。

工作 職場 就業 辦公室(情境示意圖,取自StartupStockPhotos @pixabay CC0)
WorkMarket 強迫勞工互相競爭,而勞工為了搶到工作,不得不壓低費用。(示意圖,取自StartupStockPhotos @pixabay CC0)

零售業末日

我在前幾章說到零售業的危機,並提及玩具反斗城的破產倒閉。你可能很難相信,在一九八〇年代晚期到一九九〇年代初期,玩具反斗城稱霸玩具銷售業,被稱為「品類殺手」(category killer),是一家實力雄厚、擁有巨大市場影響力的零售商,沒有任何新玩具業者能進入市場與它競爭。一九九七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的一名法官說,它是一家企業哥吉拉,肆虐許多地方市場,害許多小玩具店歇業,並脅迫玩具製造商拒絕將產品賣給玩具反斗城的競爭對手。

後來,沃爾瑪與目標百貨開始蠶食玩具反斗城的市場占有率,接著所向無敵的亞馬遜迅速崛起。到了二〇一三年,玩具反斗城開始虧錢,二〇一七年公司申請破產保護(bankruptcy protection),顯然是希望能重組並繼續營運下去。但六個月後,玩具反斗城的管理階層宣布公司將關閉美國最後的三百間店面—三萬三千人將因此失業。

這就是分析師所說的「零售業末日」。網路狂潮來襲,首當其衝受影響的是百視達(DVD租借公司)、淘兒唱片(音樂CD公司)、博德斯集團(書商)與媒體業,讀者紛紛拋棄了實體報紙與雜誌,轉而閱讀網路刊物。然而,與二〇一〇年開始席捲零售業的颱風相比,這根本不算什麼。

全球最大的線上零售商之一亞馬遜(Amazon),由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創辦。
沃爾瑪與目標百貨開始蠶食玩具反斗城的市場占有率,接著所向無敵的亞馬遜迅速崛起,產生「零售業末日」。(取自網路)

除了數千名玩具反斗城的員工失業之外,梅西百貨(Macy's)也解僱了一萬名員工,以及因體育用品零售商 Sports Authority 破產而有一萬六千人失業。總而言之,根據網路媒體《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的報導,二〇一七年有超過八千多間連鎖店關門大吉,失業的零售業勞工多達十萬人。

儘管已經如此糟糕,但很快地情況會更加惡化。彭博新聞社在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一篇報導中寫道:「如果現在已是零售業末日,那接下來發生的事一定非常可怕。」根據彭博的預測,待暴風雨過去,可能會有多達八百萬人失業,其中大多是低收入勞工。

這八百萬名零售業勞工,以後該何去何從?矽谷裡的那些人總愛將「創造性破壞」掛在嘴邊,這是由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發揚光大的用詞。從樂觀的角度來看,科技淘汰了舊工作,但也創造更新、更好的工作。舉例而言,工廠員工因機器人而丟了工作,但卻也因此有了去製造機器人的公司工作的機會。

然而,這八百萬名失業勞工不可能全部進到亞馬遜裡工作。亞馬遜是線上零售商,有五十萬名員工,聽起來很多,但其實已經算很少了。亞馬遜的營業收入是沃爾瑪的一半,但員工人數只有沃爾瑪的四分之一—這表示亞馬遜每個員工所創造的收入是沃爾瑪員工的兩倍。

即使剛失業的零售業勞工能在亞馬遜航空物流中心找到工作,他們也不見得想做。你或許會認為,因為亞馬遜以(相對)少量員工賺取了那麼多錢,公司應該會支付這些員工優渥薪資,更何況創辦人暨執行長傑夫.貝佐斯又是身價一千四百億美元的全球首富。你能想像,當你為全球首富工作時可以拿到什麼樣的佳節獎金嗎?

呸,鬼扯淡!貝佐斯是現代史古基(Ebenezer Scrooge)。

《失控企業下的白老鼠》立體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失控企業下的白老鼠》立體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失控企業下的白老鼠》。作者丹.萊昂斯(Dan Lyons)為小說家、新聞記者兼編劇。曾任《新聞週刊》(Newsweek)科技編輯、《富比世》(Forbes)科技記者、HBO影集《矽谷群瞎傳》(Silicon Valley)編劇,也是歷來最紅部落格「賈伯斯的祕密日記」(The Secret Diary of Steve Jobs)作者。萊昂斯經常為《紐約時報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GQ》、《浮華世界》(Vanity Fair)、《連線》(Wired)和《紐約客》(New Yorker)等重要媒體撰稿,著有《老子賺翻了》(Options)、《獨角獸與牠的產地——矽谷新創公司歷險記》等書。現居麻州溫徹斯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