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一國兩制處於危險的路口─先談情緒再談制度

2020-01-05 06:40

? 人氣

20190408 upload-中國國旗、五星旗。(取自pixabay/CC0)
中共「一中」更正確的陳訴或命題應該是:「在承認目前體制的單一國框架條件下,其他議題都可以談」。(示意圖,取自pixabay/CC0)

一個小小的例子:入聯

由於詳細的長篇大論不是短評的目的,此處只舉台灣入聯的一個小例子,解釋細察情緒感受的重要性。雖然,聯與不聯,與台灣民衆的真正福祉似乎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很多台灣民衆認為台灣應該進入聯合國 (據説有八成民意),這不妨看成是很多台灣人自我認同的自尊要求。臺獨基本教義派當然也以此為主要訴求。但是,當前及可預見將來的環境顯示:以唐吉訶德的態勢, 挺進聯合國的大門,臺獨辦不到,中華民國派也無能爲力,美日單獨也做不出來。 不過,如果烏克蘭,兩德,南北朝鮮是先例 (我只是舉例,沒有說有什麽 「模式」),那唯獨 「骨肉同胞」 的中共可以辦得到。只是,大陸同胞似乎聞 「國」 則怒,認爲台灣入聯一定是分離主義的臺獨;也許因此大部分台灣民衆也默默接受這種定義,似乎也不認真考慮這個選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沒有説入聯是單一或獨立議題。更沒有說: 取得入聯的共識, 即是天下太平。我只是覺得:中共似乎不僅不去設法發掘台灣民衆細膩的情緒感受,甚至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脚,平白放棄可能是對大部分台灣民衆極具吸引力的話語權。

所以我説:不要被制度安排的思維所綁架,一國兩制的思維要多多照顧情緒感性的因素。雙方都要設法理解對方在群體認同中的自尊情緒,才有善意合作的可能。

在十字路口徘徊的一國兩制

對有些人來説,共存觀念下的一國兩制不是最好的安排。這個看法有它某種程度的道理。但是,共存即使也許是處置族群衝突的下策,它可能是戰爭之外的唯一選擇。由於香港問題,北京官方或半官方的氣氛是對一國兩制感到挫折和不耐。據説:江澤民的 「井水 (香港)不犯河水 (中國大陸)」說,強化了「兩制」間的張力,還虛化了「一國」前提。好像快意馳騁 (情緒),猶重於平等尊重。另一方面,台灣當局到目前爲止也說:絕不接受一國兩制。我瞭解這種情緒感受的存在與宣洩的形式。不過,表面看似立場不同,骨子裏官僚對一國兩制的定義, 內涵,和瞭解, 北京與臺北完全相同—既不務實,又乏創意—可笑的是:臺北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是接受中共的定義對待一國兩制。

看來,一國兩制正處於危險的十字路口,也許兩岸的和平共處,必須而只有 「寄希望於兩岸的人民」!

*作者為律師/教授。哈佛法學博士。前陸委會諮詢委員。本文是此議題大型研究中的一點意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