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平觀點:開展兩岸軍艦互訪─緩解兩岸緊張的大膽建議

2016-12-29 07:10

? 人氣

中共軍機繞行台灣會成為「常態」嗎?中國人民解放軍兩架軍機2016年在東海上空進行演習(AP)

中共軍機繞行台灣會成為「常態」嗎?中國人民解放軍兩架軍機2016年在東海上空進行演習(AP)

日本偷襲珍珠港75周年前夕,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國會研究處發表了一份名為「開發中國家的傳統武器交易(2008~2015)」的美國軍售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美國售出武器400億美元,佔了全球軍售的一半。在對台軍售方面,2008年到2011年軍售總金額為55億美金,是美國的第七大軍售客戶;2012年到2015年對台軍售減為45億美金,排名也降為第九;至於去年台灣對美的軍購,則未能上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看到上述新聞,稍具政治嗅覺的人都會聯想到川英通電後,兩岸情勢驟變,中共鷹派釋放出「武統」的訊息,以及解放軍軍機軍艦三度穿越海峽中線、「巡弋」台灣四周空域及海域等相關新聞,並在心中產生一連串的問題:

2016年12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遼寧艦編隊赴西太平洋海域開展遠海訓練。(中新社)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遼寧艦,最近繞過台灣海峽駛入南海。(中新社)

「明年川普正式就職後,美國對台軍售金額是否將大幅上升?」

「葉望輝來台與小英總統會見後,主張台灣應提出符合自身需求的軍購清單,是否意味著美國可能出售較先進的、非僅止於防禦性的武器?」

「共軍軍機兩度繞飛台灣,台灣是否需要新一代的戰機以資對抗?美國有沒有可能售予我國先進的F35戰鬥機?」

「中共遼寧號航空母艦以及五艘護衛艦穿越第一島鏈,航行東海、宮古水道、巴士海峽抵達海南島進行遠海訓練,台灣能不能藉此要求美國出售潛艇,提高海上防衛能力?」

「解放軍真要對台動武,國軍可以支持多久?一周?兩周?還是48小時?」

「台海爆發衝突,美國軍事裝備和武器能夠適時運補到位嗎?」

「兩岸爆發軍事衝突,美國會不會介入?如何介入?是依循當年調停國共內戰的前例介入?還是直接對中國大陸本土發動武力攻擊,以收圍魏救趙的效果?還是說服日本出動自衛隊擔任先頭部隊?或是調動駐沖繩的戰機與艦艇,協助台灣防禦?」

「美國和日本真的會因為台灣問題(一中原則)和中國正面衝突嗎?」

「如果中國能夠滿足川普的『需索』,那麼,川普會不會加速放棄台灣?果真如此,台灣向美軍購豈不是將鈔票丟在太平洋裡?」

「假如中共領導人繼續依循理性抉擇模式,逐漸施壓,緩步統一,台灣要花費多少代價與大陸展開軍備競賽?」

「中國是全球第四大軍售國家,去年軍售『業績』30億美元,台灣卻是軍備武器入超大國,一出一入之間,台灣真有能力與大陸長期軍事對峙?從事軍備競賽?」

「中共不論衛星發射、雷達製造、偵查,戰機戰艦的研發、設計、生產,個人武器裝備的產製,都無須假外人之手。反之,美國軍售台灣的,都是過季的、堪用的防禦性武器,且台灣缺乏嚇阻性的戰略武器,長期以往,如何與之對抗?」

2016-08-22-美軍售台M998悍馬車-取自維基百科
美軍售台M998悍馬車-取自維基百科

這張問題清單,還可以不斷地延伸下去,而千百個問題,關鍵還在於有限資源的有效分配。

如今的台灣,早已失去了亞洲四小龍的輝煌,而三十年前民生凋蔽的中國大陸,如今已是全球GDP僅次於美國的經濟體,兩岸經濟實力翻轉,已是不爭的事實。即使脫歐、川普震盪、德國大選、南韓裙帶門等可能影響全球經濟的多隻黑天鵝,接連來襲,仍然可以預見台灣的受傷程度將高於大陸。因此,面臨「九二共識不存」以及「川英通電」後的「兩岸現狀不維持、不穩定」,有限資源的有效分配和運用,就變成了政府的第一要務。

2016年,台灣國防預算為新台幣3217億元,中共的國防預算約為台灣的13到l4倍,大約在4兆2000億到4兆5000億左右,就算大陸幅員廣大,疆界線遠較台灣海岸線為長,倍多力分,台灣要長期與中國進行軍備競賽,恐怕也是非常吃力的。明知不可為而為,我們真要將資源投入在國防軍備嗎!何況,台灣的總體經濟情勢不容樂觀,要想持續增加對美軍售的預算,肯定會侵蝕、排擠其他部門的預算。

就拿大眾關心的長照公共預算來談談吧。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OECD)的一項統計,各國長照公共支出佔GDP的比重有高達4.3%的,也有低於0.2%的,美國為0.5%,屬於低標。以美國標準為準,我國的長照公共支出金額應該高達新台幣1200億。然而,政府目前拍板定案的長照預算,一年預算竟然只有330億元,且因為稅源不足,真正能夠編列的長照預算僅剩178億元,不足152億。

新台幣152億,相當於5億美金,如果國防預算多編了152億,向美國購買戰機,大概可以買到25架F-16C/D,但是,機上的飛彈、日常訓練所需的航空燃油費、後備零件、飛行員的招募、訓練、薪資等都未計算在內。更要命的是,添購軍機或其他的軍事裝備,純屬消耗品,僅供報廢之用,這種「公共支出」完全無法創造乘數效果,也不可能對GDP的成長做出貢獻。相反的,152億用作長照預算,那麼,這152億台幣,若每月補貼需要長照的家庭1萬元,可以幫助到12萬6000 個家庭;這152億台幣,若以一億為元額度,可以在全台150個鄉鎮村里打造社區托老中心,創造數千個工作機會。

同樣的道理,過去20年,我們若是將每年兩、三千億國防預算裡的10%,轉作基礎建設或資通訊網絡的建設,幾年下來,莫說台北到基隆的捷運已經通車了,高鐵延伸到屏東也已經營運了,4G/5G行動通訊研究計畫也已推動了,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金融也可能蓬勃上路了!公共建設的投資,創造的是GDP的乘數效果,國防軍購、軍備競賽所產生的,卻是敵意螺旋上升的負數效果。

美國對台軍售可能包括「標槍」戰防飛彈(維基百科)
美國對台軍售可能包括「標槍」戰防飛彈。問題是,台灣要花多大代價維持軍備優勢?(維基百科)

回顧以往,鳥瞰現實,瞻望未來,我們必須用動態均衡的觀念來審視兩岸關係的演變。時代在變,諸如地球是平的全球化走勢也在變,而兩岸的政經軍事實力,更是全盤翻轉。面臨新局勢,固守「舊式台獨」、發展「法理台獨」「文化台獨」、「親美附日」,或是堅持「不統、不獨、不武」、真能幫台灣拓展一條和平的康莊大道?

這段時間兩岸關係的惡化,關鍵在於九二共識存在與否的齟齬,在於「現狀」無法維持。

天底下沒有靜態的、不變的「現狀」! 現狀,本來就該個動態的觀念,經由當事國、當事人的互動,達到下一階段的均衡,就是維持現狀的最佳途徑。解鈴人還需繫鈴人。姑且不論打破兩岸現狀的責任屬誰,如果,我們不希望川普將台灣當作與中國鬥爭的籌碼;如果,我們不希望解放軍劍指台灣;如果,我們不希望兩岸關係惡化變成全球經濟的最大一隻黑天鵝;那麼,我們可不可以考慮對中國大陸採取積極進取式的和平攻勢呢?讓現階段的兩岸關係,回復到動態均衡的狀態,緩解當前兩岸緊張,甚麼是積極、進取的和平方案呢?

且容許我提一個大膽的建議-----盡速展開兩岸軍艦互訪!

以中美兩國為鑒。香港回歸後,中美歷經南斯拉夫使館遭美國巡弋飛彈「誤擊」等危機,但北京仍然同意美國航空母艦造訪香港。此後,中美兩國關係一直很微妙,軍事的潛對抗也從未停止,但是,兩國軍事交流樂見頻繁。過去幾年來,中國已經兩度應邀參加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聯合軍事演習,今年九月中,中美澳也舉行了三國聯合軍演。軍事交流、軍艦互訪、聯合軍演,都是降低彼此不信感,增進友誼的重要手段。中美能,兩岸不能?

現階段討論兩岸軍事聯合演習,猶如天方夜譚,但是,兩岸軍艦互訪卻可能是立即可實現的作為。邀請解放軍艦艇來台訪問,既不是引君入甕,也不是引狼入室;派遣我海軍前往大陸港口訪問,猶如以往的敦睦艦隊,既不是自投羅網,也不是自掘墳墓。而是彼此開誠布公,坦率交流。對大陸而言,是將航母繞台武嚇轉為自信的登艦參觀,對台灣而言,一方面是向川普獅子大開口的軍售政策說:「不」,一方面則是軟實力和行動說服大陸鷹派人士,我們愛好和平、絕不崇尚武力。套句鄧小平的名言:「發展是硬道理!」兩岸關係要發展,交流是硬道理,軍事交流則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

兩岸軍艦互訪,不但能拆除當前兩岸緊張的引信、增進兩岸互信,且可創造超越九二共識的兩岸新共識。更重要的是,兩岸軍艦互訪的建議,遞出的是實質的橄欖枝,而非一把空心菜。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朝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