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人工流產就能提升生育率?反墮胎人士的三大主張錯了嗎?

2019-12-18 08:00

? 人氣

反墮胎人士提出的主張是否合理,仍有討論空間。

反墮胎人士提出的主張是否合理,仍有討論空間。

一紙公投提案,讓沉寂10年的子宮戰爭再次躍上新聞版面。宗教團體Shofar轉化社區聯盟,9月提出公投提案,主張台灣生育率過低,加上考量保障胎兒生命權及人工流產泛濫影響女性健康等理由,要求懷孕超過8周後,胎兒沒有健康問題、及女性並無非自主性交的狀況下,不得人工流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上,台灣已不是第一次經歷「反墮胎」之爭。從2003年開始,立法院裡就多次為了是否刪除《優生保健法》中自願人工流產選項多所拉鋸;而在立法院外,宗教團體及幾位婦產科醫師也都引用各種「醫界推估」及「統計」,稱台灣每年有50萬女性人工流產,需嚴加規範。

台灣一年有多少人進行人工流產?

台灣一年究竟有多少女性選擇人工流產?目前官方統計中,2017年因醫療原因或遭性侵懷孕、選擇手術人工流產的女性有近3萬人;而懷孕7周以下服用的口服墮胎藥,也在3萬人上下。總計全年約6萬人次以不同方式實行人工流產,較10年前少了兩成。

20191204-SMG0035-人工流產專題。A全台1年多少人墮胎?可統計到的只有這些…
 

然而,由於各醫院並不會向政府上報自費人工流產的統計,因此這6萬人並不包含引用《優生保健法》第9條第6款、以「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為理由流產的人數。

面對坊間動輒20萬、50萬的人工流產數字,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直言,這些推估不但沒有根據,而且都明顯過於誇大。黃閔照說,國外曾有學者研究指出,一國每年人工流產總人次不會超過同年新生兒出生人數的2分1 。換言之,每年有18至20萬新生兒的台灣,每年人工流產的女性,最多不會超過10萬人次。

一向無法凝聚共識的人工流產議題,如今藉著公投機制再次掀起波瀾。儘管公投提案以8周為門檻,但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秘書長陳玫儀強調,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要求所有女性都在懷孕8周之內作出生或不生的決定,「宗教團隊提出的法案,跟天主教國家實施的禁墮令沒有什麼區別。」

11月在中選會所舉辦的聽證會上,Shofar轉化社區聯盟理事長彭迦智自承他反對任何形式的人工流產,並提出多個反對人工流產的理由,如應保障胎兒生存權、人工流產影響女性健康、以及禁墮胎可增加生育率等。

這些主張,真的合理嗎?

一、禁止墮胎、台灣小孩就會變多?

這是屬於國家安全等級的法案,若不積極正向處理,台灣將自取滅亡。我們亟需「減少墮胎率,增加生育率。」(公投提案主文)

彭迦智:「我相信墮胎他一定會影響生育率,就算他不是唯一的原因。」(2019/10聽證)

20180602-SMG0035-人工流產專題。X禁止墮胎、台灣小孩就會變多?
 

持平而言,台灣的生育率的確慘不忍賭。以統計上較嚴謹的世代生育率、也就是嚴格定義的女性完整生育周期總生育數來看,1960年出生的女性,世代生育率為2.17、意即這些女性在15至49歲間平均每個人至少生2個小孩。但1974年左右出生的女性總生育率則降至1.6個小孩。長期研究人口結構的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雁馨更預估,1984年次女性的生育率,很可能只剩下1.35人。

不見的小孩,並不是被拿掉了。學者研究早已發現,生育率直直落,和女性晚婚、甚至不婚有關。鄭雁馨指出,台灣人幾乎都是結婚才會生小孩,但近年來20至40歲女性有偶率逐年下降,45至49歲仍未婚的女性更從1980年代的不到3%、到近年增至近20%,顯示女性晚婚、不婚的比例越來越高,生小孩的機率也因此越來越低。

20191204-SMG0035-人工流產專題。B很多線的圖B生育率直直落,其實是結婚的人越來越少!
 

為什麼女生越來越不想結婚?鄭雁馨分析,台灣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化,女性教育程度提高、社經地位改變,婚姻從必經之路變成選項之一。而另一邊在華人社會裡,締結婚姻關係除了代表要與對方相伴一生,對女性而言還意味著必須服膺傳統價值下的權利義務,婚後要當好妻子、好媽媽、好媳婦,有時更必須放棄自己的職涯發展。

「台灣社會的女性社經成就短時間內拉升太快,傳統觀念的改變卻跟不上,」鄭雁馨說,家庭內外的性別框架沒有鬆動,家務分工仍舊傳統,同時要求女性結婚就要生育、還要帶小孩;另一邊來自國家的支持力量又未出現,種種問題只會讓女性對婚姻及生育怯步,也就更難解決低生育率問題。

「全球經歷超低生育率的國家,沒有人是用禁止墮胎來當解方,」墮胎只是面對重男輕女偏好、與對非婚生子女偏見與汙名下的自然選擇,若前端這些社會價值沒有改變,禁止墮胎並不會讓生育率提升,反而可能衍生其他社會問題。要提高生育率,許多國家的結論,都是要由政府在財政允許的狀況下協助年輕夫妻平衡工作與家庭,例如讓有小孩的父母能有彈性工時、帶薪育嬰假、品質高收費低的公托設施等,才能有效維繫生育率不崩盤。

二、墮胎一次傷身一世?

彭迦智:「墮胎會造成母親身體跟心理的傷害,而且也違反了行善的原則。…墮胎使女性死亡的危險性大大的增加。」(2019/10聽證)

杜玉惠:「墮胎對身體的危害大於一般孕婦,會造成很多的身體的傷害,不只子宮內膜容易感染,也可能終身不孕,或是讓子宮頸受損、細菌感染。」(2019/10聽證)

20180602-SMG0035-人工流產專題。Y墮胎一次傷身一世?
 

人工流產,究竟有沒有比懷孕危險?「只要是由合格醫師施行的人工流產,發生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的風險,都遠低於生產風險,」黃閔照直言。

坊間對人工流產的印象不佳,多半來自早年所謂「子宮刮除手術」。醫生把一根鐵棒伸進女性子宮內,將胎兒刮除後取出,不僅畫面駭人,人工流產次數多了,也的確容易傷害子宮、造成沾黏。

但黃閔照強調,現在懷孕只要未滿7周,可服用RU486讓子宮收縮、使胚胎無法著床後排出,並不會造成殘留或子宮沾黏問題;而若是7周以上胚胎,則可以透過真空吸引、或人工引產方式排出母體外。

相較之下,懷孕並不見得是完全安全的一條路。黃閔照表示,台灣雖然孕產婦死亡率較國際標準低、每年約有20名女性因此過世,原因是生產過程中產婦可能會出現大出血、羊水栓塞造成中風等狀況。衛福部即統計,從2012年開始,每年因生產過程導致孕婦、胎兒重傷或死亡而向政府申請救濟的人數,多在百人上下,顯示生產也有風險。

20191204-SMG0035-人工流產專題。C墮胎好危險?生產也有風險!
 

在聽證會上,黃閔照也舉曾禁止人工流產的羅馬尼亞為例,不願繼續懷孕的女性轉向非法診所尋求流產,最終反而導致萬名孕產婦因此死亡,「(限縮至8周)讓很多婦女陷於疾病上的危險,更容讓她們在懷孕過程遭遇死亡或併發症,這些都是不值得的。」

三、生下來,養不起再出養就好?

彭迦智:「鼓勵收養制止墮胎。除了墮胎,台灣的婦女還有另外一個選擇。支持出養、尊重生命。」(2019/10聽證)

20180602-SMG0035-人工流產專題。Z生下來,養不起再出養就好?
 

在台灣,要收養無血緣關係的小孩,必須透過像兒童福利聯盟等「有牌」社福機構中介、並由法院判定才算數。兒福聯盟收出養主任李芳玲說明,當生父母有意出養子女,需先由社工評估出養必要性,確認原生家庭確實因經濟條件不佳、無力照顧等因素無力撫養,才會進入媒合、訪視等程序。

收出養機制完備,但孩子不是想找家、就有家。包括兒盟在內的社福機構,每年總共會接到2千通以上的出養諮詢電話,顯示有超過2千個家庭有意、或需要出養小孩,但實際能找到收養者、並完成所有收出養法定程序的,卻不到300人,差距近10倍。

20191204-SMG0035-人工流產專題。D有意出養,不代表小孩真正能找到新家
 

儘管國內不乏有意收養小孩的家庭,但仍有人的收養帶有條件。好比送養時年紀較大、出生時患有先天性疾病,或是生父母有吸毒或遺傳性疾病等的孩子,常會遲遲等不到新家庭。此外,每年也總會有1、2起收養人因無力教養而「反悔」、要把小孩「退貨」的案例。

就算找到新家,與原生家庭分離,意味著孩子得面臨自己是否值得被愛的質問。「被出養的孩子,出生就帶著傷,」李芳玲常聽到出養的孩子懷疑自己是否哪裡不好、生母才不要他;而當孩子一生的自我價值因此受影響,長大後容易在親密關係中遇到障礙,嚴重者甚至把自己的命運複製在下一代身上。

也因此,出養的複雜程度,不會比把小孩留養更輕鬆。「這種事,可以不要就不要,」李芳玲表示,從社工協助角度,在不得以情況下才會讓孩子離開原生家庭。若真要把出養當成懷孕後的養育選項,「最好可以先了解出養是怎麼回事。」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