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不是房市崩盤造成,更與雷曼破產無關-《到處都能學經濟》選摘(2)

2016-12-31 06:00

? 人氣

金融危機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

金融危機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

二○○○年代中期,房屋市場無比興旺,釋放了經濟出現問題的訊號。瘋狂流進房屋市場的投資,與最終爆發的「金融危機」有關,但只是間接相關。假如當時美元強勢而穩定,根本不會有那麼多人搶購房屋。在美元健全的情況下,挹注未來財富創造的股票和債券,將爭取到比消費更多的資金,如同一九八○、九○年代那樣。過度消費房屋對經濟不利,因為過度消費是成長的阻礙,如果當初能夠修正此一過度消費,就不會有後來的「危機」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令人遺憾的是,「金融危機」已經過去六年了,我們卻還把「金融」與「危機」這兩個詞串在一起。不論主流媒體怎麼講,這一次的危機絕對不是金融危機,也不是因為房屋市場崩潰而造成,更不是雷曼兄弟公司破產釀成的。

回想二○一○年百視達影片公司倒閉的經濟衝擊,其實有點乏善可陳。任何有腦筋的觀察者都會認同,這家影片租借龍頭的破產,是健全的資本主義制度運作得宜的明證,也就是更好的商業型態崛起,取代舊有的型態。安隆公司(Enron)驚天動地的破產案也是如此,當時這家能源公司與全球各地的眾多企業有金融往來,可是一朝崩潰,卻幾乎沒有對市場或全球經濟造成衝擊。

百視達破產時該公司已經沒有什麼重要性,這點不假,但是雷曼兄弟、花旗、貝爾斯登這幾家銀行,出事的時候規模都還很龐大。正因為他們規模大,所以一旦傾覆,對經濟的良性洗牌效果更甚於百視達公司的倒閉。成功的經濟關乎有效率的資本配置,大企業摧毀資本時,對經濟造成的傷害遠大於小企業。從歷史來看,假如無法容忍失敗,那麼我們肯定會替馬車製造商紓困,同時犧牲剛剛起步的福特和通用等汽車製造商;而如果當初我們拯救了如今已滅亡多年的康懋達(Commodore)與凱普洛(Kaypro)兩家電腦公司,那麼犧牲的就是蘋果電腦和戴爾電腦了。

貝爾斯登、雷曼兄弟、花旗銀行並非因為有效運用被客戶託付的資本而崩潰,這幾家銀行內爆的原因,是市場認定他們資金運用不良。這麼說來,一家銀行,甚至這三家銀行的失敗,究竟如何導致如今眾所周知的金融危機?二○一三年,某個聯準會前任資深官員私底下告訴我,過去二十二年中,花旗銀行已經接受過五次紓困。為什麼替這家最糟糕的銀行紓困,會對經濟有利?而這種做法又如何能防止「金融」危機?有哪個人能解釋解釋?

從邏輯上來說,花旗銀行破產,是剷除一個大量揮霍資本的禍端,對經濟只有好處,沒有害處。如果想要促進金融危機發生,最穩當的方法就是以納稅人的錢支持這些銀行,無限延續花旗銀行已經被證明失敗的經營實務,更別提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後來的發展證明這項推論一點都沒錯。

當時許多金融機構承擔房屋市場的風險,據說二○○七年的房價修正,就是導致二○○八年那場重創經濟的危機的來源。真的是這樣嗎?這種觀點假定大量貸款購買房屋是經濟動能的來源之一,哪怕這種產品不會讓人們更有效率,不會創造癌症療方或發明新軟體,也不會打開外國市場以利貿易。事實上,從二○○一年到二○○七年,資金大舉湧入房屋市場,而非具生產力的企業,才是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

眾多賢達指出,這場「危機」始於房屋市場的修正,他們完全搞錯了基本經濟學的方向。即使最袒護銀行紓困的人,也會承認二○○七年時房屋抵押貸款已經失去控制。既然如此,失衡現象獲得修正,又怎麼會引發危機,甚至造成經濟衰退呢?

我們回到現實:二○○七年的房價修正,釋放出經濟正在自我修復的訊息,所謂的修復包括金融機構破產—就是因為這些金融機構犯下錯誤,才能夠衝出如此猖狂的房屋消費數字。被剝奪失敗機會的經濟體系,同樣也失去成功的機會,因為失敗提供如何獲得成功的知識。失敗是健康的過程,讓經營不善的事業無法再傷害經濟。

貝爾斯登在二○○八年內爆其實是好事,因為這類發展是經濟成長所需要的。假如當時容許這家公司破產,它不至於落到徹底消亡的地步,而會將資產管理權交由更有才能的人去負責。可悲的是,小布希政府的財政部和柏南克的聯準會不肯放手,政府誤以為貝爾斯登破產會加速金融崩潰,於是處心積慮搞出一套削弱經濟的交易:摩根大通銀行奉命承接貝爾斯登,以回報聯準會自行承擔貝爾斯登資產負債體質不良的風險。在那一刻,一向顢頇無能的聯邦政府隻手將一次有益的公司內爆,化為一場危機。

假如當時貝爾斯登倒閉了,更優秀的管理者便會以非常低廉的成本買下這家公司的資產,提高他們未來成功的機率。失敗裡蘊含著成功的種子,因為接手的人可以便宜購入管理不善的高品質資產。南加州大學美式足球校隊特洛伊人隊在教練卡羅爾帶領下重現生機,南加大剛剛聘用卡羅爾時,付給他的薪水很低,因為他曾經被紐約噴射機隊和新英格蘭愛國者隊炒魷魚,形同「受損」資產。的確,當時卡羅爾的名聲直線下墜,南加大得以用低薪雇用他。後來球隊鹹魚翻身,重新找回勝利的榮耀,也促使大學校友慷慨捐款,校方因而坐收龐大紅利。

貝爾斯登的失敗本來可以放出訊號給雷曼兄弟、花旗銀行和所有的人,昭告紓困並不可行。如此一來,已經搖搖欲墜的銀行接收到這個訊號,就會趕緊接洽買家,以避免淪落到與貝爾斯登一樣的下場。自從有投資銀行以來,就經常傳出倒閉的例子,因此面臨困境的金融機構自行謀求對策,本來就是司空見慣的過程。

可惜事與願違,替貝爾斯登紓困,尤其是替它的交易對手紓困,等於是對市場放送訊號,昭告聯準會準備好、也願意「拯救」危殆的金融機構,於是雷曼兄弟的管理階層就沒有做好破產準備。大家必須記得,雷曼兄弟之所以陷入麻煩,是因為它運用受委託資金的方式出了錯,在正常(沒錯,就是資本主義)的世界裡,這種企業的內爆本來值得慶賀,可是資本主義強大的自我療癒力量卻被成長緩慢的政府干預壓倒,所以雷曼兄弟的崩潰創造了危機發生的條件。

就在大家都預期政府會阻止雷曼兄弟之類的金融機構倒閉之際,沒想到該公司卻宣告破產了。這一來,投資人心生恐慌,市場開始動盪起來。這一切都與資本主義無關,卻與政府干預、遮蔽市場的耳目關係重大。就好比紐約噴射機隊花了一整個星期時間做準備,要在比賽中對抗缺少布雷迪和葛朗科夫斯基的英格蘭愛國者隊,誰想到比賽開始時,對手的這兩位強將竟然出現了;再換個比方,想像一下你正在準備歷史考試,說好了要考美國獨立戰爭,結果到了考場,卻發現考題竟然都是關於美國內戰。由於欠缺準備,你自然會感到驚慌失措。意外的元素—採用錯誤決策替貝爾斯登紓困的後果—便將雷曼兄弟的困境化成一場危機。

到處都能學經濟(時報人文提供).jpg
 

*本文選自時報出版《到處都能學經濟》一書;作者為真實透明(RealClearMarkets)財經網站與《富比士》雜誌的編輯,也是鬥牛士研究與貿易(Toreador Research & Trading)投資顧問公司資深經濟顧問。譚姆尼目前定居華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