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觀點:臺灣大選的變數─美中變局與地緣政治的歷史

2019-12-09 06:20

? 人氣

美國的「藍色網點」vs.中國的「一帶一路」,其實就是「海權vs.陸權」的博弈,這場攻防戰以川普的「美中貿易戰」拉開熱戰序幕。(多維觀點提供)

美國的「藍色網點」vs.中國的「一帶一路」,其實就是「海權vs.陸權」的博弈,這場攻防戰以川普的「美中貿易戰」拉開熱戰序幕。(多維觀點提供)

這10年來臺灣大選的關鍵指標:怎麼維持幸福臺灣?即「政治要民主、經濟要富裕」成為最高目標。換言之,前者就是要維持現狀,拒絕中國;後者就是要放大內需市場,且外向市場會受國際戰略影響來決定。2014年的反服貿協定似乎就是因為反中浪潮而激起?引發太陽花運動,促使柯文哲市長崛起,乃至2016年民進黨贏得大選,皆肇因於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臺灣的外向與內需之連結密切嗎?筆者以為,好像並不夠,才造成目前的經濟停滯現象。外向經濟因全球化緣故,很多生產活動係在海外進行;至於內需市場,除了一小部分來自外向市場獲利者外,大部分要仰賴外來遊客來擴大,無奈中國來台遊客人數銳減,導致國民黨在2018年的大勝。

臺灣與美中變局?中國是第2次向「白人霸權」挑戰者,美國的「藍色網點」vs.中國的「一帶一路」,其實就是「海權vs.陸權」的博弈,這場攻防戰以川普的「美中貿易戰」拉開熱戰序幕。

1.美國:綜合國力穩占世界第一,只不過她的一大部分資源係隱藏在

20191114-美國海軍1艘隸屬第7艦隊的巡洋艦「昌斯洛維爾號」(CG-62)12日由北向南方向航經台灣海峽,美國海軍在官方臉書發布圖文,強調對印太區域與「自由航行權」的重視。(取自美國海軍官方臉書)
20191114-美國海軍1艘隸屬第7艦隊的巡洋艦「昌斯洛維爾號」(CG-62)12日由北向南方向航經台灣海峽,美國海軍在官方臉書發布圖文,強調對印太區域與「自由航行權」的重視。(取自美國海軍官方臉書)

民間,而政府所能動員資源相對於中國是要受限制的。所以,川普政府要韓國每年支付約50億美金的軍事協防費、要日本毎年支付約100億美金的協防費、歐盟亦是如此。而臺灣亦不遑多譲支付約68億美金來購買軍機,這都在在顕示美國的財政的困境,尤其連續30年以上的雙赤字(預算、貿易)。川普的作法就是除了向聯盟國要錢外,也要扭轉全球化方向,譲製造業、產業重返美國,可是連AV產業都外包東歐(捷克、斯洛維尼亞)代工,這個難度可見一斑?

2.中國:雖然綜合國力遠不如美國,但國家掌握大部分資源,從帳面上來看,就已經超過4萬億美金以上,可以領導階層的規劃推動政策。還有呢?

A.拉攏地緣國家,除了在東南亞成立「10+5」亞洲自由貿易區,在東歐、南歐成立「17+1」一帶一路經濟圈外,還有「上海高鋒論壇」、「中非論壇」;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似乎恢復漢唐雄風?

B.大筆資源投入「太空」、「5G→6G」、「AI」,尤其中國對前兩者的資源、科技研發投入,在枱面數量已超越美國,此由中國可以登陸月球背面卽可見其科技、軍事實力。

C.美國的抵制及產業轉型亦著實重創中國的崛起、發展,所以中國要聯合歐亞板塊國家力量抗衡來找出生機。

3.臺灣:在政經領域旣受制又受惠美中兩國,正因為地理位置上,我們處在海、陸權交會點,當海權大過於陸權時就東向太平洋靠美國,而歷史上若陸權大於海權時則向左移向東南亞發展,這兩股力量影響臺灣的走向。

筆者以為,臺灣內部在全球化的推波助瀾,M型社會早已成型,但低物價譲社會尚為平穩,不見香港、智利般的動盪不安。譲內外因素平衡是臺灣當前重要課題!

臺灣如何面對國際現實?歷史上,臺灣往往淪為大國的籌碼,難道是莫可奈何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前鄭王朝時期,鄭芝龍集團和荷蘭東印度公司,係由在臺官員與荷蘭的商管簽訂貿易協定。

難道是鄭成功早已知悉臺灣的地緣政治?雖能奪取臺灣,但隨後卻遭到大清和荷蘭聯合給消滅。第2次世界大戰後,冷戰格局保障蔣氏政權偏安臺灣,但到了1971年美國為了利益和中國聯合對付蘇聯,蔣氏政權被遺棄是莫可奈何的事。

如今臺灣的這種歷史上宿命有改變嗎?筆者認為,似乎還是大國博奕的籌碼?或許能用天秤式法碼的思考,平衡政治民主與經濟發展,在當今的美中對峙之有限度的迴旋空間中,透視國際現實的歷史觀中,找到台灣的生存、發展及壯大機會?!

*作者為中正大學法學博士/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現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系及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