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母語教育的確是該檢討了

2019-11-08 06:10

? 人氣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見圖)主張「母語在家學」,相關發言引發爭議。(資料照,盧逸峰攝)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見圖)主張「母語在家學」,相關發言引發爭議。(資料照,盧逸峰攝)

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先生的夫人李佳芬女士日前主張在學校教母語是『浪費教育資源』引起爭議,社會呈現正反兩極的意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批評者認為李的主張有礙客語傳承,甚至涉及「歧視」;支持者則認為,學校的母語課程已經擠壓學校原已不足的教學資源,況且,母語是否應為學生未來必具的核心素養,態度也是很保留。

這個議題早在去年的高雄市長選舉就已經引發討論,因為韓國瑜先生在競選高雄市長時就是不主張在學校教授母語,他認為傳授母語是家庭的責任。

其實韓、李的主張在社會上有一定的支持度,尤其是中英雙語教育的呼聲很高。但是,在母語社群則是慣性一面倒的對韓、李大加撻伐。筆者認為這無助於溝通,也沒有看到問題之所在。就筆者看來,有些批評連自己社群內部的人也未必全盤接納而冷眼看待。

撇開個人好惡,筆者認為韓對母語教育的了解明顯不足,也失之武斷。他若從族群情感和母語以及文化傳承的角度出發,絕不會提出此項政策。這也是批評人士主要的著力點。然而,筆者卻想從另ㄧ個角度觀察此事,那就是學校母語教育的成效如何?有多少學童在學校學好母語?

答案非常明顯,也令人失望。

現行的母語教學,除了教法有問題外,整個制度也都存在問題。既沒有制度去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效,母語成績對學生也沒有任何影響,試問,在這種情形下學生會想投入心力去學嗎?年輕的家長也不會支持。依筆者之見,若政府真正重視母語,像大學考試即便不採計母語分數,至少也應設立母語檢定門檻。然而,社會會接受這個做法嗎?

就像母語演講比賽冠軍,卻未必會說母語,是現行母語教學所呈現的荒謬現象之一。有資源投入,產出卻極其有限。容筆者肺腑之言,現行的『母語教育』政策是上下交相賊,它的存在與否,最大的考量是基於政治現實,妥協下的產物,著重資源分配,而不在母語教育的本質與目標—語言與文化的傳承與復振,否則,怎麼會不重視實效呢?

「母語教學是家庭的責任」這種說法其實有錯也有對,錯的部分是,已經很多家庭無法提供完整的母語環境,韓先生了解嗎?對的部分是,這句話的確是千真萬確的事,家庭能提供最穩定的母語學習環境。只有在家庭母語教育建全的情況下,學校的輔助教學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也只有受教者真正重視母語,母語教學才能上軌道。

20191030-韓國瑜夫人李佳芬於30日參拜中和福和宮。(盧逸峰攝)
韓國瑜妻子李佳芬日前舉辦「佳芬講堂」,提到學校教母語「浪費資源」,結果遭民進黨砲轟歧視、扼殺母語。(資料照,盧逸峰攝)

現行政策另ㄧ個盲點是,政府沒有積極鼓勵,提供足夠的誘因給家庭長者承擔起教授年輕世代母語的責任,放著現有人才資源不運用,在坐等最好的母語傳承者逐漸凋零。試想,提供ㄧ些『母語津貼』給祖父母,他們ㄧ定能教得很起勁,而不是反過來配合孫子女講華語。當然,這種做法還是要配合ㄧ套考核評鑑制度才有效,才不致浮濫。總之,時間不多了。

每周一堂的母語教育根本就無法讓母語振衰起敝,如果事實就是如此,那麼『母語教學浪費教育資源』這句話有什麼錯呢?駁斥這句話唯一的方式就是拿出改善對策與績效!

關心母語教育的人與主管單位,應該體認問題的嚴重性,不能再存有駝鳥心態,應與不同意見者誠心溝通,儘可能凝聚社會共識,政府、學校和家庭攜手,增加推力、提供誘因,多管齊下,實事求是,制度上做大幅興革,如此,母語教育與傳承或許尚有可為。

*作者為母語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