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願戴著鐐銬跳舞,而是思考怎麼把鐐銬砸碎」被北京噤聲的中國律師陳秋實

2019-11-06 14:10

? 人氣

親赴香港見證「反送中」的中國律師陳秋實(YouTube)

親赴香港見證「反送中」的中國律師陳秋實(YouTube)

隨著中國當局政治言論審查的力度日趨升級,民間出現了一種「戴著鐐銬跳舞」的應對方式。其中,北京律師陳秋實的遭遇尤為引人關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曾因直播香港「反送中」運動,而陷入危機的北京律師陳秋實遭到中國官方全網封殺,國內社交媒體帳號一律被封。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粉絲在影片中,幫陳秋實在臉部貼上表情包後再進行傳播,以躲避人臉識別的審查。

這不是中國網友第一次創意性的應對網路監管,有新疆維吾爾人曾用抖音,發佈他們在全家福照片前默默哭泣的影片,以其內容上的模糊躲過了初步審查;也曾有人將文字製作成圖片並加上划痕,以繞開監管部門的圖片識別技術。

對於熱心網友將影片中的自己貼上表情包再進行傳播,陳秋實回應道:「我不會去這樣做的,我覺得挺傻的,有時候粉絲會腦洞大開想很多好玩的方式,我都能理解。但是,我不會去做。」

陳秋實說,自己不喜歡 「戴著鐐銬跳舞」:「我覺得你戴著鐐銬,你不是應該思考怎麼把鐐銬砸碎嗎?」

陳秋實:鋸斷鐐銬,而不是戴著鐐銬耍寶

陳秋實在香港直播反送中運動之後,被多個政府部門約談。他擁有74萬粉絲的微博號,157萬粉絲的抖音號,以及他的快手號、微信公眾號等通通被封。比如,他不能再用自己的手機號、名字註冊抖音,曾嘗試只錄一段影片什麼都不說,對鏡頭招手,然而這個號也會被封。此後,陳秋實沈寂了一個多月。

9月30日那天,陳秋實呼籲大家,將社交媒體頭像改為「手持燃燒的打火機」的照片,寓意為星火燎原,為祖國建設發光發熱。10月1日,他卻被警察以「尋釁滋事」為由,帶走審訊了8小時。

目前,陳秋實已不再使用國內的任何社交媒體公眾平台,但依然製作影片,發到微信朋友圈或者發給幾位熟悉的網友。由他們上傳到海外的推特和Youtube。

在一個拒絕移民的影片中,陳秋實右手撫心說,「我真誠地向9000萬中國共產黨員發出號召,請跟我一起莊嚴宣誓、鄭重承諾,此生堅決不移民。我們生是中國人,死是中國鬼,火化以後把骨灰撒進中國的江河,用自己的一切來滋養這片土地。你們,願意嗎?」

他認為,美國不需要自己,但是中國還有很多社會問題有待解決。在北京,有五六個律師保管了他的刑事辯護委託書,以防不時之需。他甚至還準備了遺書。

陳秋實說,自己今後的工作重心可能會從普法轉到公民教育,努力培養國人的公民意識和權利義務意識,主要致力於對中國底層社會的滲透和啓蒙,以及為中產階級提供一些信念和「主心骨」的靈魂。

即便身處全網被封、無處發聲的處境,陳秋實認為,他沒有跪下,而是以以色列特種兵的培訓作為行為宗旨:「被人拿槍指著頭,你的腿可以跪下,但你的靈魂不能跪下。你的靈魂要保持警惕著,隨時把槍搶過來。但是我也知道,這樣做很危險。」

他說:「戴著鐐銬,你不是耍寶、比賽,誰戴鐐銬跳舞好看?而是看誰有本事,把鐐銬砸碎。就算砸不碎,我拿個小鑿,今天鋸一刀,明天鋸一刀,我鋸到死那天。死了以後還有後面一代代的人,總有一天會把鐐銬鋸斷的。」

中國異見分子的堅守發聲

北京知名歷史學者章立凡介紹說,自從當局設立網路防火牆以來,大概有15年到16年左右,官府和民間想出了各種方式進行博弈,攻防從來沒有休止。不過,現在雙方的技術有很大的提高。

但他認為,陳秋實粉絲的這種方式不能持久:「如果它能夠識別你的ID, 能夠識別這個發言是從哪來的,還是能夠找到你。」

現年69歲的章立凡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參與調停「六四」學潮之後脫離了體制,成為獨立學者。

他說,自己基本上不介入線下社會活動,網路渠道限於發推特或者接受西方媒體採訪,一年內大概仍然會被當局約談10次左右。在與本台為時約15分鐘的電話採訪中,章立凡的電話被掐斷了3次。

近年來,國內的自由派知識分子如賀衛方、許章潤等人,連接遭到封號、打壓。此外,人臉識別、情緒識別等監控技術的推廣,也逐漸將普通民眾置於全方位的「圓形監獄」之下。

章立凡擔憂,中國目前這種高科技監控和高壓環境不是長久之計:「高科技最大的問題是可能被逆轉使用,一旦高科技的東西被攻破,甚至被反過來控制,對政權來講是災難性的後果。你把中國變成一個無聲的中國,其實就是高壓鍋封閉了所有的排氣閥,也只有(等)中國社會爆炸了。」

對於為什麼堅持留在北京?章立凡回答:「我愛看戲,看戲總是要坐在前台。坐在包廂里,看戲還要拿著望遠鏡。作為一個歷史學者,我也希望在歷史現場。」

海外民間組織「改變中國」(ChinaChange.org)的創辦人曹雅學指出,中國國內的政治形勢到了一個邊緣,知識分子如向松祚,鄭也夫,許章潤等人的帶動和示範,能夠反映出時代的聲音,甚至可能引發「蝴蝶效應」。

曹雅學說:「同樣的話在北京說和在國外說,份量是完全不一樣的,它起的作用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國內說,它是一種時代的脈搏;來了外面,你自由了也沒風險了,就成了一個閒話了。」

曹雅學認為,儘管網友的創意作用是有限的,但是國內網民或者異見分子不應該停止打破言論封鎖的創新和嘗試,最好能夠實現技術上的突破,最終打破防火牆的束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