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市府「隔山打牛」─痛罰中火6千萬的糾葛

2019-11-01 07:30

? 人氣

台中火力發電廠放流水超標,遭台中市政府環保局罰6000萬。(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台中火力發電廠放流水超標,遭台中市政府環保局罰6000萬。(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台中火力發電廠排放超標,被台中市政府逮個正著,痛罰史上最高的6000萬罰金,接下來就是再犯則可能勒令停工的問題,台電質疑中市府「為罰而罰」,不排除提出行政訴訟。不過,中市府盯上中火不意外,痛罰中火這招更是「隔山打牛」─真正要打的是中央的經濟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件事是中市府環保局9月針對中火燃煤機組放流水隨機抽驗,結果查獲5-8號機組放流水「硼」超標24倍;10月又再查獲1-4號、9-10號機組放流水「硼」超標高達26倍、28倍。因此28日針對3處排放口違規各開罰2000萬元共6000萬元罰鍰,這是史上最高罰金,同時限期11月15日前提出改善計畫,12月完成改善,如未改善不排除勒令停工。

先談罰款事項,不論台電私下覺得如何不平、倒楣、甚或想提行政訴訟,但被活逮就只能認了;不論說廢水處理設備已積極建設中,或現階段該不該就開罰,環保局就是有此職權稽查並開罰;而超標20多倍,在政治與社會觀感上也差,難以得到支持與同情。台電發出新聞稿就要強調「感到抱歉會虛心檢討」、「尊重市政府的裁罰權」,經濟部官員同樣也只能說「事業單位要虛心檢討」,基本上開罰案大概就是如此了。

值得觀察、會有「綿綿無絕期」後續發展者,反倒是中市府與經濟部之間,為了中火機組的增減及排放、污染、供電等多重問題之間的攻防,未來中市府一定持續緊盯中火,「隔山打牛」一定一掌又一掌的出,打在中火、台電身上,震到經濟部甚至行政院身上─而且開罰沒2天就再次出手:大降生煤許可。

中火有10部燃煤發電機組,總裝置量達578.8萬瓩後,曾高居全球最大火電廠10年之久,到2017年後才被中國內蒙古托克托電廠的672萬瓩超越。雖然台電不斷強調台中來自電廠的污染只占5%,主要污染源來自其它方面,但中火既然是最大的單一污染源,當然容易成為目標。

更何況,過去幾年蔡政府停用核電,被許多人批評是用火電「燒好燒滿」、「肚肺發電」,而中部民眾也確實對空污惡化有切身之痛,盧秀燕能讓台中翻盤打敗林佳龍,「空污牌」是一個重要因素。盧上台當然是緊盯中火、抓緊這個議題,中火在今年上半年已被開罰4次後,下半年又再被抓包,只能說:真是不長眼。

因此,外界可以看到,中市府對中火的生煤許多數量,是一砍再砍;而且,是從林佳龍時代開始砍。林佳龍時的砍生煤,因為與中央同一政黨、必須「顧全大局」,雖然號稱「減煤500萬噸」,等於一口氣砍了24%,但畢竟相對較容易協調;盧的中市府,顯然不會那麼好說話,起手式就是一刀砍4成到1104萬噸,相較2014年全年實際使用的生煤量1839萬公噸,等於減4成,上周中市府已正式發函給中火,「提醒」今年已用超過千萬噸生煤,所剩額度無幾矣!中火供電能力大減,秋冬或許感覺不強,但夏天全台缺電風險又將增加。

中市府與中央的過招不僅於生煤許可問題。蔡政府要全面廢核,綠電既有不穩定的特性,又可能數量難如預期,因此政府實際上是在全台各地都增加火電機組,中火就規劃再增加2個天然氣機組,讓中火裝置容量增至810萬瓩,再次成為全全球最大火電廠。中市府當然不能接受「舊的不去,新的又來」的作法,因此雙方為此新舊機組的增加與除役持續過招。

地方政府要與中央對抗,難度其實不低,因為中央掌握更多的資源、權力;以中火增加機組計劃而言,能擋下者大概就是環評會,而環評會是控制在中央手上。中市府能用的「武器」大概就是生煤許可與環保稽查裁罰,這兩項權責都在地方,此所以中市府現在就是揮舞這2項武器對戰中央。至於中央是否會透過修法或其它方式,限縮甚至拿掉地方政府的生煤許可權等,是可再觀察。

不過,中市府與中央這場角力,不論最後贏家是誰,台灣都是輸家。如果一切如中市府所願,台灣應該是有極高的缺電機會,經濟、產業、民生都受損,更別提10個機組因限煤只能發揮60%效率的損失。

但如果是中央是贏家─既能增加機組又提高生煤量,讓全台無缺電之虞,那台中、甚至整個中部的民眾,都可能成為輸家,因為不論官方如何強調對環保設施的投資、天然氣的少污染,火電就是有難以迴避的排放與污染,這既是現有技術的限制、更是難以突破的物理障礙。

蔡政府的能源政策中,以全面廢核為前提,原本就註定會有此衝突與為難之處,去年公投「以核養綠」能得到近600萬同意票支持通過,原因也在一般民眾看到、也感受到空污惡化問題,反核不再是社會主流。遺憾的是蔡政府悍然的「沒收公投」,未來情勢會進一步惡化,還是如蔡政府許民眾的無核環保的天堂,就等著看、等著承受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