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自詡民主自由的人,也有自己民粹右翼的小角落」那些參與反送中的陸生:三段思索身份認同的故事

2019-10-24 12:50

? 人氣

「那一刻我很想摘下口罩,很希望自己是個香港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香港抗議
6月16日,金鐘。

「不知道自己是誰」

在此之前,阿依也關心香港的社會運動,但從未懷疑過自己的身份:一個中國人,大陸生。但那次遊行讓她開始彷徨,「不再那麼堅定地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了」。但另一方面,她也覺得自己和本地人也相差甚遠。

「我拿著中國的身份證、護照,卻在精神上,很猶豫、很徘徊。但如果我是香港人,我又沒有香港人的集體記憶,共同生活的經驗」。她皺著眉頭,說話柔聲細語,帶著焦慮的神情。

香港大學民意調查計劃6月27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市民對「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感是主權移交22年來新高,而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是97年以來最低。

看到這些,阿依想,「我真的要跟他們做一樣的人嗎?否定我的過去嗎?」

從小,長輩教她練習中國書法,習得古代詩詞歌賦,這些她打心眼裏喜歡。她的很多摯友在國內,雖然和她一樣,都被灌輸「祖國高於一切」的理念,但他們善良、有趣,她想念他們。這些都是她的一部分,沒法割離。

阿依戴帽、戴口罩參加遊行,與周圍的人講廣東話。
阿依戴帽、戴口罩參加遊行,與周圍的人講廣東話。

在「局內人」與「局外人」之間徘徊

6月以來,除了參與過一次遊行,阿依還在物資站送過水和食物,做過文宣義工,幫忙譯成英文向國際推廣。

阿依認為,今年剛從大陸來的新生是受到此次抗議運動衝擊最嚴重的人。在迎新營中,她本來很熱切地希望為新生提供了解運動的資訊管道,也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想法。但組織者要求她盡量迴避政治。雙方產生爭執,阿依後來放棄,轉為消極地提供信息,「只在新生來問時做一點分享」。

沒過多久,阿依發現,身邊的新生在沒有接受全面信息的情況下,開始批評示威者,同大陸媒體一樣叫囂他們是「廢青」。

她還聽大陸同學說過,「你們這樣說是你們的自由,我舉報你們也是我的自由」。

另一方面,她看到示威者與警方不斷發生衝突,雙方都做出犧牲,之後再起衝突,陷入無休止的惡循環。抗議運動逐漸走向「攬炒」(意思是不介意以經濟下行等方式換取政治訴求的實現),部分抗爭者出現與城市玉石俱焚的心態。

阿依嘗試跟本地同學溝通,提出自己的建議。但對方回應,「你是outsider(局外人),他們(示威者)都付出這麼多了,你還忍心批評嗎?」

曾經強烈地想成為香港人的阿依內心受到傷害,決定不再以「局內人」的身份參與運動。「我慢慢意識到,我可以用其他身份自處。但這個身份是什麼,究竟是multinational(跨國家的)還是世界公民,可能還要慢慢探索。」

擺脫「原罪」,走向「跨國家」身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