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北京讓北愛爾蘭的族群壓迫與仇恨在香港重現

2019-10-08 14:50

? 人氣

族群對立的意識,源於愈來愈明顯的親共勢力在北京支持下成為政治特權階層。民建聯、工聯會壟斷大量政治資源,主流媒體受紅色資金控制,紅色政客成為問責官員,過去香港政府政治中立、利益均霑的形象消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尤其二○一二年梁振英上場,擺出一副比中共更左、更強硬的面孔;而習近平主政下,北京的強硬管治路線由內地伸展至香港,加上官方大力鼓吹民族復興,動員狂熱的內地群眾敵視香港民主運動。結果一四年爆發雨傘運動,以公民抗命方式爭取雙普選,中共以拖字訣應付,七十九日占領無功而還。

鎮壓港人主體性成北京要務

但雨傘運動催生了標榜「本土」的年輕人政治組織,如黃之鋒、羅冠聰、周庭的「香港眾志」、梁天琦、黃台仰的「本土民主前線」及陳浩天的「民族黨」。中共認為這些標榜本土、自決的年輕人,或明或暗都是走港獨路線,必須全力消滅於萌芽狀態。

「打港獨」成為傘運後中共及港府最高政治原則,梁振英於施政報告中批判港大學生會刊物出版的《香港民族論》,借立法會議員宣誓取消梁頌恆、游蕙禎議員資格,在各級選舉引入政治思想審查制度,取消周庭、劉小麗、姚松炎、陳浩天、梁天琦等人參選資格。外國記者協會舉行陳浩天午餐對談,遭到政治報復,驅逐《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駐港的亞洲新聞主編馬凱(Victor Mallet)。

一七年林鄭上台,更徹底地執行中共的強硬政策,以快刀斬亂麻手法推出送中修例,終於令過去受壓制的本土自決年輕人做出全面反撲。

其實過去幾年,以本土利益優先的論述已開始進占主流,反對每日一五○個內地移民配額、反對大白象跨境工程(即台灣所謂的蚊子工程)、反對千億東大嶼山填海工程,已經深入民心。但林鄭不以為然,以為只要背後的黨國機器控制議會,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昔日純屬學院式理論博採自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的「想像共同體」,以建構香港民族主義,在這四個月抗爭過程中由理論走向實踐。七月一日攻入立法會,《香港民族論》作者之一梁繼平除下口罩,發表宣言,此後梁天琦的口號「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遍地開花。

年輕人在警暴酷刑下同受磨難,催生出一種為香港受苦難、為香港犧牲,最後榮光歸來的悲情。這種前所未有的「情感動員」方式,每日在商場、中學上演,不少中年人一邊唱《願榮光歸香港》,一邊淚流滿面。

當香港民主運動蛻變成一個族群對另一個族群的壓迫時,自一九八○年代起民主抗共模式正式過渡到民粹抗共,自二○一四年傘運楬櫫的公民抗命蛻變成公共抗暴。《禁蒙面法》公布後的周末,上街抗議的群眾口號已由「香港人,加油」變成「香港人,反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