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跟你內地?BBC:台灣金鐘獎頒獎典禮延燒出「內地爭議」

2016-10-10 12:53

? 人氣

在台灣金鐘獎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吳宗憲與數位藝人將中國大陸以「內地」稱呼,引發部分台灣網友不滿。(BBC中文網)

在台灣金鐘獎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吳宗憲與數位藝人將中國大陸以「內地」稱呼,引發部分台灣網友不滿。(BBC中文網)

台灣金鐘獎於8日舉辦頒獎典禮,許多台灣藝人在發言時,將中國大陸以「內地」一詞取代,再度引發許多議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約定俗成?

10月8日,台灣舉辦了一年一度的電視節目大獎「金鐘獎」頒獎典禮。在頒獎典禮上,許多得獎藝人不只感謝評審、觀眾,也述說了自己拍片的辛苦。

而藝人們在談到近來的事業發展,許多都把在中國大陸發展,用「在內地發展」取代,整場典禮內地一詞出現的頻率相當高,連台灣知名節目主持人吳宗憲,也脫口說出「外國有YouTube、臉書,我們也有優酷、微博」,但實際上,台灣網絡對優酷、微博,使用仍不普遍。

這樣的稱呼與發言,也讓台灣各大網站湧入許多討論,知名的「PTT」或是Facebook討論版上,有關「內地」一詞使用的文章掀起大批討論。有許多網友表示對於這樣的詞相當不舒服,也有網友表示,這也是言論自由的一部分。

許多台灣藝人將中國大陸當局稱為「內地」,在近幾年已經愈來愈習以為常。這樣稱呼,也許是為了自己演藝生涯考慮,因為電視機前不只是台灣觀眾,恐怕連中國大陸當局或是民眾也正在「檢視」藝人們的一言一行。

就有電視台演藝部門高級主管向BBC中文網表示:「叫『內地』對他們來說是最安全的,畢竟往年有不少台灣藝人被大陸當局『挑語病』,甚至被封殺的例子。加上台灣藝人也會結交許多大陸藝人朋友,這樣的說法也算是另類的『政治正確』。」

殖民延伸?

台灣不是近年才有「內地」一詞,內地的稱呼緣由,可以追溯至日本統治時期。當時,相較於大日本帝國首都東京,台灣、琉球與朝鮮等都算是「外地」,因此多半稱日本本土為「內地」。

就算到現在,沖繩人也保持著對日本本土稱呼「內地」的習慣。台灣則是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由於「內地」在台灣人眼中有殖民主義延伸的意味在,許多人捨棄這樣的稱呼。

而在過去國民黨與共產黨「水火不容」的時空背景下,當時「反攻大陸」成為優先,台灣人也習以為常被教育要稱呼中國為「大陸」,因此一直進入2000年代初期時,「內地」還不是台灣社會的普遍用語。

前仆後繼

直到2000年代中期後,許多台灣藝人開始前往中國大陸發展,」內地」一詞開始慢慢出現在綜藝節目中,到最後2010年代初期的台灣演藝圈內,「內地」一詞變得相當頻繁,甚至已經變成慣用語。

這樣的習慣也讓部分台灣人相當不滿,他們自發性地組織各種團體,表示台灣的內地是「南投縣」而非「中國大陸」,更有組織在南投發起「內地搖滾節」。每當綜藝節目或典禮上出現內地一詞,也在網絡上激發許多不滿聲浪。

最終在2013年,當時馬英九政府的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正式表示「內地」一詞並不妥當,是「大陸用語」。時任文化部長的龍應台也說:「台灣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用內地稱呼很不妥當。」

有藝人當時對台灣政府的聲明表示「會配合政策」,也有藝人表示「政治跟娛樂不應該混為一談,希望兩岸娛樂多些』開放空間』」。

來自香港?

台灣民眾一般認為,台灣本土藝人會有開始將中國大陸稱為「內地」的習慣,也是來自於香港藝人影響。

1997年香港政權移交後,港府在公文和公開場合下漸漸使用「內地」一詞,1999年澳門治權移交後也開始跟隨,港澳藝人開始漸用「內地」一詞。

港澳居民從前的「回鄉卡」,後來被發證的中國公安部改稱「往來內地通行證」,2007年時,香港特區政府還成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把內地一詞變成正式公務機關名稱。

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台灣及香港藝人也跟商人一樣爭先恐後地前往大陸掏金。為了要搶得商機,「政治正確」也變得極為重要,也因此「內地」稱呼也在近十年以來愈發普遍。

只是,有失也有得,為了中國大陸的市場,藝人們也要做出選擇,縱使台灣有部分民眾會不滿,但是台灣藝人們寧可以不得罪中國大陸當局為優先,以免斷了演藝生涯。就有人感嘆「商人無祖國,有些情況下,藝人們又何嘗不是?」

*本文原刊《BBC中文網》,原標題〈台灣金鐘獎頒獎典禮延燒出「內地爭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