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財觀點:兩岸文化交流的底線─勿以政治干擾藝術

2016-10-09 06:40

? 人氣

名模林志玲強調自身沒有政治立場,認為「我是彩色的,身為中國人,大家都一樣。」然卻挑動兩岸敏感政治神經。當媒體詢問她又表示:「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大家都是中華民族,不要分彼此」。先用「中國人」後「中華民族」 語詞,引發對其認同熱議。這與2008年林志玲在陸拍攝公益影片時 ,表明「身為中國人,同為中國人」有所落差。林志玲表述「同屬中華民族」與「同為中國人」時,在兩岸語境意涵理論上應非常相同,但卻被質疑台獨立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林志玲(美聯社)
連名模林志玲都被大陸網民質疑為台獨立場。(美聯社)

三、勿以政治立場審查藝術專業

大陸方面若要求藝人要進行政治表態,將無法堵住「政治立場」審查「藝術專業」之批判,甚至演變成大陸民族主義與台灣主體意識的非理性情緒對抗。著名導演林正盛指稱若因戴關心支持太陽花學生運動,卻被解釋為支持台獨,這簡直是「摧毀性的意識型態鬥爭」;並批判擴大化台獨定義是一種「狹隘民族主義」。很多人並不認為支持反服貿的太陽花運動,就是支持台獨運動。

台灣社會以往是「反共」但不「反中」,認為中共不等於中國,甚至認為台灣是「文化中國」的新中原。大陸社會以往則是「反獨」但不「反台」,現在則有從主張「反獨」到可能「反台 」之趨勢。這種惡性循環產生疊加效應,即有可能因細微事件爆發兩岸危機。兩岸藝文交流已屬「低階政治」中的低階,較無涉敏感政治性議題,應盡量在文化領域上「去政治化」、「去意識型態化」。

大陸方面已較以往更摒棄類似文革時代,要求公民在政治上公開表態的做法。公開政治表態無異是以政治忠誠,作為「政治正確」標準。大陸方面對藝文界、企業家、學術界採比較包容立場,只要不結合境外勢力及境內分離主義勢力從事顛覆黨國政權即可。同時,也在生活、學習、職涯、旅遊、經商給予便利,藉「兩岸化」吸納、轉化、限縮強硬台獨立場,不再公開支持台獨及綠營。

四、民族主義對抗是雙面刃避免對撞

從周子瑜到戴立忍、林志玲等事件,牽涉敏感的兩岸民族主義,既威嚇具獨立思維台灣藝人以轉化其立場,但也會挑動兩岸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的非理性對抗。澎湃新聞網社論指出,折騰自己人將是蠻橫,愛國過程應理性,不能以愛國為名恣意妄為。黨媒《人民日報》海外網「俠客島」也表示,以抵制外敵入侵的名義來抵制台灣同胞,並非十分恰當。

顯然大陸方面已意識到,必須儘早冷卻高漲的兩岸民粹意識及民族情緒,儘速平息避免無限上綱。兩岸當局應將彼此公民社會發展,納入自身兩岸政策論述中,更寄希望於對方人民理解及諒解。兩岸應跳脫「反中」與「反台」零和對立思維,相互尊重、瞭解、諒解及合作,避免政治過度干涉藝文交流 ,若兩岸文化交流可以發揮潛移默化、柔和凝聚認同作用,始能營造兩岸「一家親」的心靈契合及命運共同體意識。

*作者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