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模式」與「中國模式」的激烈碰撞 BBC專訪紀錄片《美國工廠》導演

2019-09-23 22:00

? 人氣

「我們希望這是一個非政治化、更長青的故事,」史蒂夫解釋說。他們接受歐巴馬的高地影視製作公司的協助,並非是作出政治表態,而是出於認同「高地」的願景:鼓勵回歸人性、高於極化政治的交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獨家發行《美國工廠》的網飛公司尚未進入中國市場,但數以百萬計身在中國的觀眾通過五花八門的管道收看了盜版。兩位導演說,儘管許多中國觀眾並未通過官方管道收看,但很高興他們收看了影片、啟發他們對勞工權益、996工作制的討論。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工會制度包庇工作不努力的人

對於歐巴馬的青睞,福耀董事長曹德旺自有一番解讀。在他看來,工會制度包庇了工作不努力的人,不適合製造業發展,導致了美國製造業的衰敗。「歐巴馬為什麼要買這個片子?我認為他就是發現了這個問題,」曹德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電影中,他對工會的反對態度表露無遺:「如果工會進來,我就不做了。」部分美國工人發起成立工會的投票,福耀採取多種措施打壓和防守,最終反對工會方的票數較多而勝出,福耀逐步轉虧為盈。

影片中的曹德旺複雜、矛盾而多變。建廠初期,他表示,賺錢是次要,主要是希望通過戴頓工廠改變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但在美國管理者無法提高生產效率、工廠持續虧損時,曹德旺惱怒地將美國高管的「失職」歸咎於對中國人懷有惡意。

福耀董事長曹德旺

導演:美國高管從未表露對中國人的歧視

「他百分之一百錯了,」兩位導演對BBC說,在他們的觀察中,美國高管從未表露對中國人的歧視,但導演們當場沒有與曹爭論,「那樣就是超出了紀錄片導演的本分、干預故事的發展了。」

兩位導演表示,追拍曹德旺的三年中,感受到他心情隨著工廠境況而跌宕起伏,但曹對影片製作的態度從始至終開放。「我想讓美國人相信,中國工廠不是他們想像的那樣,公開我的行為,也有利於增進兩個國家文化相互了解。」曹德旺在影片上映後表示。

與73歲的曹德旺一樣年長的茱莉亞說:「我欣賞曹董事長,他答應拍攝之後,福耀每個人都聽命於他而配合。他也從來沒有違反他的承諾,即使是在工廠最困難的時候。」在三年的過程中,導演採訪曹德旺約八次,每次都超過一個小時,高層會議也向製片方敞開大門。

影片完成後,兩位導演在曹德旺戴頓的辦公室裡給他播放了全片。讓他們意外的是,曹德旺的反饋非常積極。「董事長說從電影裡面學到了很多東西,會播放給公司在國內的管理層看,」茱莉亞說。

兩位導演透露,片名《美國工廠》帶有雙關意味。一方面,戴頓工廠是曹德旺全球商業帝國的一部分,「是曹董事長的美國工廠」。同時,它又是一個位於美國的工廠,見證了鏽帶製造業的興衰輪迴。

「片子裡面沒有圖表和數字,而是希望展現全球化進程中的人性故事,讓普通人講自己的故事,」 史蒂文說。

在《美國工廠》中,有觀眾看到了中國資本拯救美國就業,」中國效率「將代表製造業的未來;有人注意到中國企業的不合規,勞工權益最終被資本碾壓。中美、資本與勞工的角力作為兩條敘事主線相互交纏,最終停在了自動化將徹底改變製造業的落點。部分美國工人的效率始終沒達到福耀的要求,廠方決定提升自動化程度,以更多機械臂代替工人。《美國工廠》講的是有中美特色的故事,也是一個全球性的故事:在新一輪自動化革命中,所有工人可能都終將淪為受害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