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平衡與破產之間─財政紀律

2019-09-23 07:20

? 人氣

蔡政府自稱是最重視財政紀律的政府,真的嗎?圖為行政院長蘇貞昌、財政部長蘇建榮(右)於立院備詢。(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蔡政府自稱是最重視財政紀律的政府,真的嗎?圖為行政院長蘇貞昌、財政部長蘇建榮(右)於立院備詢。(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行政院編列明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是22年來首度達到歲出歲入平衡,總統蔡英文稱其為最重財政紀律。與此同時,藍委質詢披露的資料顯示,如果如實執行前瞻計劃,大部份縣市政府都要破產。在財政紀律與破產之間,政府真實的財政情況到底如何?答案是中央地方有別、但中央卻也不是那麼守紀律,其中藏著不少巧門與手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前行政院會通過的總預算案,歲入及歲出規模皆為二.一兆,成長幅度5%左右,算是正常成長;相較過去最特別是不再是赤字預算、不必借貸,因為歲出歲入達到平衡。至於地方政府方面,依照藍委曾銘宗的資料,前瞻計劃中有不少是地方政府需配合編列預算支應,這些地方政府共需配合4127億元,以目前財政狀況估算,到2025年,地方舉債額度只剩627億元,因此除了台北市以外的其它22縣市全部會破產。

台灣地方政府財政情況不佳既是「歷史共業」、也是制度使然;過去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配,高度傾向中央,中央號稱是「集權又集錢」,地方政府只能仰賴中央的「慈悲」多給補助、分配款等;即使之後財政劃分法修法,給予地方政府較大的財政空間,但地方積習難改,地方政客更已養成「伸手」習慣,加上地方人事更替更頻繁,政客有借貸揮霍、為己張本的傾向。

最典範的案例是前苗栗縣長劉政鴻,任內又是放煙火、又是辦免費的世界級男高音演唱等,接任者上任後才發現「口袋全是空的」,靠著中央輸血支撐,苗栗縣府才免於破產。盧秀燕接手台中後也抱怨「錢被借光光」,名義上的舉債空間雖然還有240億元,但依照財政預警條款,實際的舉債空間只剩下88億元。

因此,如果依照審計部的資料,到2025年時,各地方政府總共要編列4127億元,作為配合前瞻計劃之用;而到2025年,地方舉債額度只剩627億元來看,除非這些地方政府有天大的本事,不必借貸、把前瞻需要的預算都「塞進」正常預算額度內,否則大概很難編出這些預算。最後結果不是地方政府財政紅字破表破產,就是前瞻計劃「破產」執政不下去。因此幾乎每個地方政府的財政都一樣緊張,只有台北市政府財政較有餘裕─有趣的是偏偏台北市拿到的前瞻計劃接近零。

而從地方政府可能因前瞻計劃導致財政大受影響,也可延伸去看中央財政─中央的財政平衡、財政紀律,是「既假又真」;說「假」是因為109年度中央預算其實還是有借貸、支出還是高於收入,原因就在前瞻計劃超過千億元的特別預算經費,還是要靠發債融資調度;說真則是依照預算法,特別預算確實不算在總預算內,因此說109年度總預算達到歲出歲入平衡,也沒錯。

某個角度而言,是把舉債從總預算挪移到特別預算中,整體來看也未改變支出多於收入的失衡,這樣算不算財政平衡了?當然,即使只是總預算的「歲出歲入」平衡,確實也藏了一些技巧,最重要的就是拉高收入壓低支出;最明顯的是5G釋照收入,主管單位只估計150億,財主單位拉高為400億,這個數是否高估,就只能待明年底完成拍賣才知道。

再如台商資金匯回的稅收是高估還是低估,其實沒人拿得準;再者,蘇貞昌一口答應企業界要廢除的印花稅,地方少了這100多億元後,中央說要補,替代財源在那、如何個補法都屬未知。其它從年初推到年末的各種補貼、減稅措施,就更不在話下,如此行事,未來是否留下財政後遺症、是否能稱為「最重財政紀律」,是大有疑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