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108課綱之重中之重的核心素養,那麼容易養成嗎?

2019-08-28 05:40

? 人氣

作者說,「身負偉大理想、重責大任的108課綱必須深思的一件事,素養這麼好養成嗎?」(資料照,盧逸峰攝)

作者說,「身負偉大理想、重責大任的108課綱必須深思的一件事,素養這麼好養成嗎?」(資料照,盧逸峰攝)

身負偉大理想、重責大任的108課綱必須深思的一件事,素養這麼好養成嗎?素養,什麼是素養?當大家還在定義素養是什麼?摸索素養該怎麼養成的懵懂期時,素養式教學即將呈現在108課綱上路後的十二年國教當中,可以說是108課綱的核心價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08課綱今年8/1已經上路,相信很多人還不清楚為什麼要實施108課綱,甚至沒聽過108課綱,但是對於身為學生家長的筆者來說,這是一個有急迫性,且必須要儘早弄清楚的重要政策,就像玩遊戲、打比賽一樣,總是要了解與熟悉比賽與遊戲規則,才能提高獲勝的機率,何況這個教育政策複雜且變化太大,不儘早參與了解,就無從準備起,萬一上路沒幾年又再度修改甚至是終止,沒參與了解的人很容易慌了手腳無法快速因應,可能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心愛的小孩淹沒在「又是一波教改失敗的浪潮中」,對於像筆者這樣資源不足,無法將小孩送私校、送出國,卻很關心小孩教育的父母來說,不可不慎。

因此,在這邊對108課綱做個簡單的說明,讓大家能有個概念。

108課綱全名是「十二年國教程綱要總綱」,於民國103年11月制訂完成,因為在108年實施,所以才被稱為108課綱,以「核心素養」取代舊課綱的主軸「培養基本生活能力」,成為新的課程主軸。

20190810-108新課綱解析座談會,師大附中教務主任洪逸文出席。(盧逸峰攝)
108新課綱解析座談會,師大附中教務主任洪逸文出席。(資料照,盧逸峰攝)

108課綱與現有制度相比,變化最大的是在高中課程,除了「部訂必修課程」之外,還多了「選修學分課程」與「校訂必修課程」。以普通高中為例,選修學分是54~58學分,將近佔了應修習學分180學分中的1/3,且各高中必須依據願景與特色,發展自己學校獨有的校訂必修課,佔了4~8學分,目的是讓學生學的少,但學的深,學的廣。學的少是基礎的部訂必修科目,「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科學、藝術、綜合活動、科技、健康與體育」的必修時數變少,學得深,學的廣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修自己要強化的課程,例如對數學有興趣,可以再選修進階數學課程以及數學相關課程,而校訂必修課程是以強化學生知能整合與生活應用之能力為主,例如:英語文寫作專題、第二外國語文、自然科學實驗、社區服務學習、戶外教育課程、公民實踐、小論文研究等等。

以上簡單說明,如果大家還想要深入了解,可以到「國家教育研究院」自行下載「十二年國教程綱要總綱」來細看,現在回來談「素養」。

素養的養成是108課綱非常重視的成果,目標就是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具有核心素養的全人,成為終身學習者,根據課綱的定義,「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與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為了因應世界快速的變化,筆者很贊成國家的教育政策要與時俱進,這次課綱要達成的理念,「自發」、「互動」、「共好」,「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筆者也非常認同,是出發點非常好的理念與理想。

正因為這麼好的理念與理想,就要有好的執行力,否則,一切都是空中樓閣,看得到卻住不到。而執行力的好壞,關鍵在於老師與學生對於素養的理解與認知,跟108課綱中定義的素養內涵是否有落差?落差愈小,執行的結果就好,落差愈大,執行的結果就差,這對老師與學生而言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如果執行的好,是大家運氣好,只會引發小災難,這小災難就是老師跟學生都會非常累與痛苦,為什麼?因為老師要跨領域備課,要教素養,學生要學素養,理解素養,為了評估教學成效,與學生的理解力,只好考試,將不容易也不適合筆試的素養能力考試拿來折磨彼此;如果執行的不好,就會引發大災難,這大災難就是讓學生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學校資源的差異、老師理解素養與教學能力的差異,對教學成果影響至大,因為要傳達素養能力這種抽象概念給學生,連帶課程內容也會變的比較靈活與複雜,容易讓資源較少、程度較差的學生不適應不容易理解,而產生一時的落後,若學生不以為意,老師家長也沒有查覺,無法適時補救,或者因為資源不夠無能力尋求外援,他們可能就永遠落後了,甚至放棄追趕,更加難以憑藉教育翻身。但靈活與複雜的課程內容,對能力強資源多的學生可能一點都不受影響,強弱差距只因為對「素養的理解力不同」就拉大了。

這樣說來,大家一定會有疑問,因為筆者說不管執行力的好壞,108課綱都會造成大小災難,這樣不是應該立即停止推行108課綱嗎?在筆者回答說明之前,先來看看108課綱的優點。

108課綱的存在對資源多、程度好的學生來說確實是一件值得興奮的事情,因為課綱的複雜度與靈活性,為他們設立了一個合法的高度門檻,幫助他們合法的刷掉潛在的競爭對手,也就是程度中等到優、資源中等到匱乏的學生群,這群潛在的競爭對手,在原本門檻沒有像現在這麼高的時期,也就是課程內容、教學方式以及入學方式相對固定與單一的時期,是有機會往上爬與資源多、程度好的學生一爭高下的。108課綱的制度與課程只會讓強者學生強上加強,因為他們資質與資源本來就優異,只需要靈活課程的刺激再加上適時的外援,例如請家教與補習,就能激盪出他們的潛力,有機會與世界各國人才一爭高下,108課綱就是跟世界一爭高下的正解。這樣的例子可以參考知名電機教授葉丙成寫的一篇臉書文【該不該離開台灣讀大學?You don't know what you lose】。

看完優點後,筆者再回過頭來回答,「不管執行力的好壞,108課綱都會造成大小災難,這樣不是應該立即停止推行108課綱嗎?」

「不,不應該停止108課綱的推行」,筆者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要小規模執行,找出問題點與缺點,再確認修正缺點後是不是真的改善問題了,直到完全沒有問題,再大規模執行,舉例來說針對108課綱理念的師資培育是不是一個要優先解決的問題?我國目前的做法就是紙上談兵談的很慢長,但缺乏實務的數據分析結果來佐證,然後,就匆匆忙忙的大規模推行了。

紙上談兵作業從民國93年6月,教育部將「建置中小學體系」納入施政主軸開始,到去年10、11月「才」審核通過最後二個科目領綱,社會科與自然科領綱。這作業之久加上執行進度之緩慢已經讓筆者不可思議,更誇張的是直到今年5月底時,還有一成五的教科書待審核,直到6月才全數審核通過,請問教育部,在短短的6月到9月1日,老師有多少時間能選教科書? 選完後,出版社有多少時間印刷教科書?學校有多少時間可以制定課程計畫?早已背離往年的程序,各領域教師在3、4月開始選書,定案之後提課程計畫,給學校審查,4月就有課程計畫供學生作為選校參考。

教育部不應該在還不知道新制度的實際執行後的優缺點之前,就大規模的採用,妄想邊執行邊修改,這等於是拿全國學生當白老鼠,請問教育部這是一個負責任的作法嗎?教育部長能為因為新制度缺點所造成的損害對受害學生負責嗎?另外,還有一個必須要提的改善,素養培養的重兵不是應該部署在小學嗎?重兵部署在高中是不是來不及了?學生早就定型了,不是嗎?

最後,再回到文章開頭,「身負偉大理想、重責大任的108課綱必須深思的一件事,素養這麼好養成嗎?」筆者的回答是,「如果教育部連讓108課綱上路前的前置作業執行進度的控管都那麼差勁,那麼筆者很難相信素養會養的好,因為更難控管的學校資源差異與老師對素養的理解力與認知力,是素養養的好、養的成功的最重關鍵。」

*作者為貿易公司業務經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