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經濟殭屍化的臺灣型症候群

2019-08-21 05:50

? 人氣

作者指出,想有效解除臺灣經濟殭屍化危機引信,恐怕唯有在明年一月十一日大選,全面下架現行治國執政團隊,以新的治國意識形態、新的治國戰略抉擇,及新的對外營運競爭隊伍及方式手段,才有可能打造新的經濟局面。(資料照,Wikipedia/CC BY-SA4.0)

作者指出,想有效解除臺灣經濟殭屍化危機引信,恐怕唯有在明年一月十一日大選,全面下架現行治國執政團隊,以新的治國意識形態、新的治國戰略抉擇,及新的對外營運競爭隊伍及方式手段,才有可能打造新的經濟局面。(資料照,Wikipedia/CC BY-SA4.0)

經濟殭屍化危機(Zombie Economic Crisis)正逼近臺灣社會;以不到二十年間,虛物經濟竟加倍速凌越了甚至於空洞化了實物經濟,而且結構性大幅替入扭變,促使「臺灣型經濟殭屍化症候群」快速浮現,會讓整個經濟社會陷入虛無化危機,當然值得肅正看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濟殭屍化的臺灣挑戰新課題

進入廿一世紀全球化知識經濟社會新時代,「經濟殭屍化」危機現象已經越來越發輒見於高快速成長的新興市場經濟社會,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世代,看到的「殭屍企業」「殭屍產業」「殭屍社會」甚至於「殭屍經濟體」的賡續嶄露苗頭,正是此一危機現象的重要指標事件。

「經濟殭屍化」的具象指標,包括:國家GDP成長率少於1%或趨近於停滯,社會關鍵經濟投入要素出現「五缺六失」之結構性缺口且持續延燒擴大而無解、國民經濟嚴重衰頹、經濟產出的主力對外部門生產力及全球競爭力全面性退化、畸形消費價值觀肇致新世代消費族群普遍化債務赤字相對個人總所得占比暴增、國民就業機會越趨脫水失色、新世代青年人失業率上升以及生活成本跳增所造成整體內需市場成長壓力、主力工商產業部門的「殭屍企業」規模加大數量增多,金融資產占GDP份額比重陡然呈現倍數模式「量之跳躍」(quantum jump)現象、股債市場緊縮退化、國民財政安全深受威脅等,這些「經濟殭屍化」現象指標,正足以具體映現出,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理則秩序的沉淪敗壞、內需經濟實力消蝕、對外經濟之必然失能失利。

而最大不幸的是,這些跨國機構指述歷歷的「經濟殭屍化」現象,已然全面性正在腐蝕臺灣經濟社會活力與動能,並因政府公共部門治國戰略抉擇一再錯失,構成為殊具國際「經濟殭屍化」典範之可例示「臺灣型症候群」,跨國機構估測,其所可能引申的經濟社會「負向敗壞效應」,勢必會在三兩年近期內,構成臺灣經濟社會面向未來永續成長的莫大挑戰,國民百姓及社會民粹尤不能不加明察。

經濟成長趨近於停滯危險

過去二十年來這三任總統幾乎都極力否認,或刻意粉飾,「國家GDP成長率少於1%或趨近於停滯」的悲劇趨勢與事實;尤其是馬英九掌政時期,負責國家經濟成長發展規劃統計主計主管官員,竟以「修正變項權數方式」,將既往一直作為GDP成長率核算「調整項」的「存貨增加」變動率的權值比重,由不到5%占比一逕而調高為42%,當然每年評鑑「經濟施政績效」時,都可以大聲歡呼:「保二成功又一年」了!馬英九如此,蔡英文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儘管蔡英文政府將近一年之前就已經亢聲指述:「臺灣經濟正處於二十年來最好時刻」,第一次發言以來,儘管迭遭各方面訕笑與質疑,但還是堅決認定如此;而當2018年11月24日地方大選執政黨慘敗之後,蔡英文的「自我感覺良好」癖性並未更改,甚至變本加厲,加碼多行「國民小確幸救經濟」的小恩小惠之事,用以粉飾「經濟狀況的確不錯」的嘴硬說法。

因此,最近中元節前夕,為幫蔡英文助選連任,權責機關又「干冒天下大不韙」地將2019年全年經濟成長率一口氣從先前「可能保二不保」情況下,竟然大大提高為2.46%的「震動亞洲區域經濟最高點」牛皮數字。不過,臺灣社會的悲哀是,祇要你敢說假話,不斷多說幾遍假話,假話就會變成真話了。臺灣之悲哀。

兩年一度的「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今(15)起在世貿一館登場,總統蔡英文親自出席。(蘇仲泓攝)
作者指出,台灣的經濟成長本就趨近於停滯危險,但歷任來的總統都不願承認,圖為總統蔡英文。(資料照,蘇仲泓攝)

象徵經濟的「虛擬」遽轉「虛無」之超級危險

虛物經濟空洞化了實物經濟,是今天「臺灣型經濟殭屍化症候群」的核心態樣。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子的重大變化,最關鍵的變數是,臺灣面對全世界經濟在新世紀之交所發生的市場結構及競爭態勢之重大轉型與易轍換軌,竟然完全脫節。

「臺灣脫節」的事實是,當2000年世界經濟已邁入全球化知識經濟社會時代,「服務業經濟」及「互聯網經濟」都已齊步轉化成為全球競爭市場經濟主流時,臺灣經濟社會可以說是,這兩大主流趨勢的「脫隊者」或基本上就是「落伍者」。

受到固陋剛性法規律令的囿限,以及「以類項管理」(feature management)為主政府行政組織架構,而非以廿一世紀知識管理時代首重「以功能管理」(functional management)為主政府行政組織架構的框束,使得政府公權力與公共資源都無法有效挹注「服務業經濟」及「互聯網經濟」之積極發展,甚至於這一法制的囿限以及機構障礙(institutional barriers),反過來抑制了或摧毀了這兩大經濟之發展。

倒是象徵經濟部門另一方面骨幹產業「金融經濟部門」,卻反而藉此蓬勃發展,反面成為肇致「臺灣經濟殭屍化」危機的核心關鍵要角。

總體經濟構面的重大危機因子

臺灣GDP總額從2000年的新台幣10.35兆元到2018年底達17.79兆元,也就是近二十年的綜合毛率成長72%;但是同期臺灣「經濟金融化」速度,卻已躍升為全世界第一,締造了國家經濟莫大風險,也成為「臺灣經濟殭屍化」一大明證。

從2000年到2018年,臺灣全體金融機構資產自24.32兆元跳升到78.18兆元,二十年綜合毛率成長221%,是同期GDP的三倍速成長;保險業資產從2.74兆元變成26.68兆元,二十年綜合毛率成長874%,更是同期GDP的12倍速成長,這也使得臺灣保險資產的GDP占比高達150%,直逼全世界超高危險比重地步,讓即使長期都高踞世界第一金融中心的英國,也都為之瞠目結舌。

就在如此大躍升情況下,臺灣金融業部門也同時從「為客戶承擔風險」角色,劇變成為前所未有的「為臺灣客戶創造更高風險」角色,益發使得整體臺灣社會陷入高度嚴重的「經濟殭屍化危機中」。

金融資產腫瘤引爆的世界級危機風暴

金融資產飆增高倍速超過GDP總值的機型經濟現象,所具體映現的是,過去這二十年間,以商品生產製造行銷為主體的「實物經濟(real economy)」的實力、活力、生產力與競爭力的停滯騃頓,而以資金及新融資產的存量、流量為主體的「象徵經濟(symbol economy)」則大大躍升膨脹而全面取代,領軍全產業經濟。

也就是說,過去二十年的臺灣經濟體質,已由1990年代前的「實物經濟」或「科技主導實物經濟」結構型態,遽爾轉化為「金融資產」主導的「虛物經濟」;這種情況相當類近於國美國1980年代直到2008年的國家經濟體質之變化狀況:美國在1990年初葉飆起的「財務科技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學術技能,被直接大量引進金融經濟部門,以致遞增式加速美國實物經濟虛物經濟化進程,使包括房地產在內的金融資產規模與成長率,都倍速化凌越GDP總額與成長率,也同樣不到二十年時間,美國式虛物經濟泡沫化引爆次貸風暴,並惡劣肇致世界經濟海嘯危機的爆發與擴散,五年延燒而引申全球經濟社會的十年大崩毀。

實物經濟虛物經濟化的「臺灣型症候群」

這種實物經濟殭屍化與虛物經濟腫瘤化或趨近於泡沫化的「臺灣型症候群」,也正烏雲籠罩在臺灣天空;這種惡劣態勢,確令識者忖忖難安。

在臺灣,在短短二十年內惡化了實物經濟滯頓頹退情勢,不但經濟成長率大幅度轉緩、轉低,商品經濟部門投資大衰退,本資外資都袖手側目不入市,國民就業機會大縮水,青年新世代失業率節節攀升,市場薪資水準停滯二十年不漲不升,工商產業界的「殭屍企業」家數超過400家,已是亞洲區域經濟國家之間排名,最多殭屍企業家數的第三位國家,這是臺灣經濟在亞洲四小龍「吊車尾」以來,最令國人顏面失色的莫大「經濟挫敗」(不過,蔡英文政府卻一直刻意忽略不睬!)

臺灣社會之所以致此危卵險境,與二十多年來四位國家領導人的治國理念與經國策略抉擇「極端民粹化」「偏執左傾社會化」直接關聯,無論「自閉鎖國政策」「小確幸麻醉治國」或最近三年的「極左黨私純粹意識形態治國」,都是肇致今天臺灣經濟殭屍化的直接變數原因;就在這樣子陳陳相固的治國理念高壓統治下,實物經濟徹底空洞化、服務業產業部門完全與國際脫軌發展直直倒退到工廠經濟甚至農業部落經濟時代的「產業能耐」,而總體經濟上,實物經濟與象徵經濟也同樣脫軌國際市場規範,更絕緣於全球市場競爭,危機之迅至,恐所不免。

在這種環境條件與市場氛圍情境之下,臺灣經濟社會相對全體新興市場經濟體樣態而言,豈有不淪陷為經濟殭屍化的新經典案例國家之理?

高占比畸型經濟債務負擔威脅國民財務安全

畸型經濟下的債務負擔占比提高問題,也是造成國民財務安全威脅重要變數,跟2008年以來先進經濟社會情境狀況非常類似的是,政府公共債務的逐年墊高及民間部門國民負債比率之迭迭提高問題。

根據統計,近三年中央政府合計累加債務已經超過4000億元,使得政府公共負債超過7.5兆元,而實質隱藏性負債則高達16兆元,加上民間部門的總負債額度9兆元,則公私部門合計已逾25兆元;臺灣家庭負債的GDP占比超過70%,尤其是臺灣經濟殭屍化的最關鍵肇致變數之一。

至於服務業產業經濟及互聯網產業經濟,之所以會讓臺灣完全脫軌、落伍於全世界經濟新主流,完全是主政當局堅持「拚經濟祇求青年新世代小確幸為主力」的意識形態思維,以及一味採取低檔戰略手段抉擇,所合併肇致的禍害。

這一錯誤國政戰略的堅持結果,當然讓整個臺灣社會的發展,一步一步更深陷到經濟殭屍化危機惡水漩渦之中。

除了對外經濟生產力與競爭力的自縮遜色之外,「國內經濟投入要素」的全面缺失與自閉自鎖、自斷生機的治國政策與策略法規措施之框束,所肇致國家經濟殭屍化危機的限度,更是令人髮指。

撤換治國意識形態才可能復正臺灣危機

臺灣經濟殭屍化危機,是後經國時代歷任總統治國執政的施政失策失能,所遞增累進積成的,祇是近三年多蔡英文偽民主專制獨裁政府尤其為厲為烈罷了。

今天想有效解除臺灣經濟殭屍化危機引信,恐怕唯有在明年一月十一日大選,全面下架現行治國執政團隊,更換全新的國家領導人及民意機關的絕對多數黨徒,以新的治國意識形態、新的治國戰略抉擇,及新的對外營運競爭隊伍及方式手段,才有可能真正扭變整體主客觀態勢,讓臺灣經濟社會再度重溫,積極前進的活力競爭力打天下那個繁盛經濟時代。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